神不爱世人[无限]+番外(124)
要说罚吧,也没处罚:毕竟人家一开始可是凭真本事拿的探花,也是凭真本事得到太傅们的赏识甚至不惜挤破头争抢,同样是凭真本事教导那些被他带坏的狐朋狗友们一路奋发上进,垫底的成了中游,中游的变成上头。
你要罚他,那些和他玩在一起的学生们第一个不乐意,护他护得比爹妈还紧。
那时的盛远棠招惹其他人招惹够了,毫不意外地把目光投向了在国子监内始终活得像座孤岛的向言朝。
向言朝最开始是因为心中觉得自己抢了人家的状元那股子愧疚,于是理所当然地在面对他时高攻低仿,理所当然地由着他越靠越近,理所当然地任由他拉着自己跑过京城大街小巷,尝过市井街头的人间烟火。
再理所当然地任对方成了那个独一无二。
十七岁的盛远棠是什么样子?
是红衣走马,听曲斟茶;也是低眉念书,执笔挥毫。
是哪怕家道中落,将军府内忧外患,父亲战死沙场,身前刀光剑影,身后万丈深渊时,却依然能活成其他身份尊贵的官吏子弟一辈子也求不得的散漫潇洒。
在身边是严谨刻板的夫子,暗潮涌动的同学,苛刻厉色的父亲,以及那时的向言朝还未意识到的来自天家似有似无的杀意和打压的人面前,盛远棠这样的人,能耀眼过八月的骄阳。
谁会不喜欢太阳呢。
两年前在元禅寺,向言朝曾对着他,问出了同师瑜问过一样的问题:“每一次受召回来都待不过七天就得回去。这是我父皇当初对你提出的条件吗?”
盛远棠那时站在寺后的山崖前,闻言笑道:“你为何觉得那是他跟我提的条件,不能是我自己要求的?”
这不是废话么?
边关黄沙漫天刀光走马稍有不慎就是血溅三尺,谁会主动去那种地方?
向言朝张了张口,只说了一句:“因为边关容易丧命。”
新帝将他扔到边关,本身就打着盼望他能死在那的算盘。
盛远棠不置可否,扬眉道:“殿下,你看到山下是什么了吗?”
山下正是京城。
向言朝问:“长安城?”
盛远棠笑道:“是人间。”
当初丞相篡位,曾不止一个人问他:为什么不反叛,为什么不起兵,为什么不打着清反贼的名号趁势夺权。
反正那时的他已经是定远大将军,手上的大军足以护送他从南泷一路踏平所有阻碍攻入京城。
可唯独没人想过,篡位伴随的往往是纷飞战火,是流离失所,是伏尸百万,是生灵涂炭。
南泷到京城跨越了大半个大夏国的疆土,上位者为权一句话说反就反,那被战争波及的百姓何其无辜。
这天下是他记事起便发誓要守护的天下,这江山是他年少时便选择去热爱的江山,他如何舍得去撕碎它的安宁。
新帝想要的是权,是掌权重臣的命,却并非自己的国家落魄。
他背着身后的车水马龙,声音被吹散在雪地里:“殿下,您明白么?”
他甘愿投于沙场,甘愿殁于黄土,因为他生于将军府,天生就是要当驻守边疆的灵魂。
因为在无上尊贵和盛世太平之间,他选了盛世太平。
第57章 望帝 杜鹃
“你见过他十七岁时的样子吗?”
“我没见过。”师瑜道, “但我见过他二十七岁时的样子。”
面前的人转过头。
师瑜:“五年前我在金銮殿上挟天子后逃出去,侍卫们追我追丢了,只有他能跟上。不仅跟上了,还朝我射了一支箭。我被他追上后, 他却没带我去皇帝面前领赏, 而是放了我。”
向言朝愣了愣, 显然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件往事。
“两年前在元禅寺,我问他每次回京皇帝都迫不及待地将他派往边关是不是皇帝当初留他性命的条件,因为边关易陨, 他却反问我为什么一定是皇帝提的条件。”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皇帝想他死,因为忌惮他手中的兵权,更忌惮他不忠。可若是他当初真的把我送到了皇帝面前呢?”
师瑜平铺直叙:“我会死,但皇帝也会信任他的忠诚。”
皇帝的猜忌少了,或许盛远棠就不会死在沙场。
“我问过他为什么, 可他不承认,我猜是担心隔墙有耳。”有穿堂风吹进来, 师瑜的长发一直往前跑, 他抬手抓住了,“至于真正的原因, 现在问不到他的人也只能猜测。我当初挟持天子却没有该换江山, 而只是要了一封皇帝赦免我罪行的圣旨,不仅没有对时局造成动荡,反而恰好为皇帝巩固民心做了把推手。因为这一点,所以他放了我, 我只能想到这个理由。”
向言朝掀唇:“真是个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