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番外(176)
譬如连翘看的很欢乐的同人文,就是书商见这个现在有热度,请这些作者写的。另外还有一些纯情.色的小说,也属于这个范围之内——像《有狐》中只有一段小小的描写也就算了,好多业内作者都会打个擦边球,但是纯粹情.色小说,就类似纯□□了。
虽然古代没有警察叔叔会为这个抓人...但是大报馆们是不会刊登这个的。这种东西虽然很受欢迎,但实际上会降低报纸的销量,名声也不好听。
登了这等内容,报纸就会让人以为是那种不大正经的类型,光明正大的时候谁敢买?再加上一些人是真的很正经,不乐意自家出现这种读物,所以算账出来是亏了的。
不过书商就是卖死忠粉么,当然不在乎这些。
这些‘不入流’作者往往不用构思剧情,兼之长期适应了节奏,个个都是码字的‘快枪.手’。而且无论是同人文还是纯情.色文都不会太长,一般情况下短则一卷六万字,也就是十回。长则两卷十二万字,二十回。这个圈子内比较有名的大佬,有三四天完成一次订货的传奇记录。
这种书都是买断价,一卷从几两银子到二三十两的都有。再加上需求大,基本上只要肯写,不愁没有‘预定’。算起来,真的笔耕不辍的话,赚的钱的确不比混的不怎么样的‘入流’作者少呢。
另外这种生态链下还有很多其他的存在,衍生产业链啥的。连翘正特别感兴趣地研究呢,刘盈盈就道:“这些事情其实没什么好想的,你在这一行久了,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最后通通都会知道。”
事实也是如此,转天东华书社和连翘联系的李昌德就找上门来:“乔琏先生,我们书社准备给《海上归来记》与《宦海》发一套插图本,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
依靠印刷小说为生的书社生意显然就是小说产业的衍生产业链,除了最大众的出版已经发表或者没有发表的小说,其实他们还有各种各样捞钱的方法,一点不比后世的出版社差!
古代和现代的出版社最喜欢的事情都是挖到一个可以不断开采的金库,现代的话这指的是教材,印教材永远是最幸福的...不愁销量,不愁行业境况,不愁发货渠道,其实就是什么都不用愁。
只不过这口肉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上......
在古代也是一样,作为教材的四书五经那些,全都有官办印刷厂印刷。民间当然也可以印,但是发行量就远远不如了。因为官办的印刷厂印刷教材、黄历、教化百姓的书籍的时候是不赚钱的!
人家用上等的材料,十分用心的人工细作,最后的价钱却相当便宜。这要怎么比?人家是有朝廷给补贴的!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找到一个可以长时间细水长流销售的小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一本小说往往在销售之初非常火爆,但是不代表过了这段时间就没有收入了。
以《海上归来记》为例,当初只是在东华书社传统势力区江南一带发售,后来销售效果好,就可以往江南之外进行第二波发售了。虽然这时候免不了有一些盗版啥的,可是东华书社依旧能赚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儿。
再有,江南地区也不是就卖不出去了。得益于口碑发酵,很多第一时间没有被吸引来的读者也会陆陆续续地购买。或许没有最初那么大的数字让人振奋,可是这种每个月都有一定数量的出货,这才是大书社能够经营下来的基石!
——他们手头握有很多受欢迎的小说,这些小说在热卖期过后依旧会摆放在书铺的书架上。一家书铺每日每本卖个一两本三五本,看着是不多,可是一家书社手上有多少小说在卖?又有多少个这样的书铺?每一个书铺都是这样,其实也不少了!
这种是一本书纵向深挖潜力,另外还有横向扩展的。
连环画就是一种,只不过大书社往往不大热衷于发连环画,主要是在当前的市场前提下,连环画由大书社来做其实是不赚钱的——大书社不可能自降格调弄的质量太差,另外大书社的人工成本也远比小书商来的沉重。就像后世的大企业,很多事情是一样一样的。
不过相比起连环画,李昌德提出的插图本倒是很有搞头。插图本,顾名思义,就是带插图的版本。后世有一些古代小说的流传,其中就有古代人自己弄的插图版本,所以这个在古代一直都是流行的。
在这个时代,如果是和作者有合作的书社正经提出插图本,就和后世‘精装版’的概念差不多。封皮、纸张什么的都用上好,然后配上套印的彩色插图——是的,这个时候已经有彩色套印技术了,只不过比较贵,而且比较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