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北极星(244)
他们连个手机号码都没有,列车开动远行,从此山高水长,杳无音讯,天各一方。
陈生在硬座的小桌板上搭了个边,一手紧紧抱着油纸包,头埋进另一条胳膊里,埋了很久。
无人在意这个衣着简陋陈旧的黑瘦民工,他咬着牙,肩膀抖动,在硬座车厢喧闹嘈杂的声音中,哭得直哆嗦。
男儿有泪不轻弹。
可他现在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唯有让泪水冲刷他的狼狈与心酸,委屈与沧桑。他哭得满脸涨红,狼狈不堪,压抑又酸胀,说不出话来。
陈生最终回了生养自己的大山,陪母亲走完了最后一段。
打工攒下的钱给家里买了点东西,修了下屋子,这一趟出去在村里也算是没丢人现眼,回来还有安宁静谧的生活在等着他。
工友送的三万块钱他捐给了学校,离村里隔着两座山头,周边就这么一所。学校把他捐的钱拿出来一个分,把路简单修整了一下,村里两个上学的小孩雨天出门,总算不会满身泥汤地回来。
作为村里唯一见过世面的人,大家都喜欢围着他东问西问。他渐渐不再年轻,娶了个同村的女人过日子,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走的还是那条上学路,小小的孩子和同学说起,总是很自豪。
“路是我爸的兄弟们出钱修的!”他自豪地说,“我爸在大城市的兄弟!人都可好了!”
“咋,城里真有你说的那么好?城里人也都那么好?”人们总是问他。
“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再年轻的陈生沉稳地说,笑起来的时候,脸上的皱纹舒展成横向的一条一条。
“外面大着呢,都出去看看。”他说,“好不好的,亲自去看看才知道。”
观影的第九十分钟,《离城》首映正式结束。
首映结束的三天后,伦多斯电影节第一期场刊点评发行,《离城》好评如潮。
.
电影节的场刊一共三期,设有不同的板块,针对上映的电影进行初步的点评,进行无剧透评星打分。评审者都是极有资历的资深行业相关人士,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届伦多斯电影节的评审倾向,向来被誉为颁奖礼的风向标,关注者众。
针对《离城》这个电影,好几个专业影评人都颇多赞许,评价极高。
[新锐导演HUI的新作,延续了她一贯细腻的表达,温情的内核,并不罕见的题材,表现出的效果确实绝无仅有。她从不在电影中卖弄专业的拍摄手法与技巧,将东方式的含蓄巧妙融合入西方审美,成效卓著。一位天资优越的年轻导演,我认为她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这是场刊上一位极具分量的影评人给出的评价,他本人曾于四年前担任伦多斯电影节评委,观点一直都很主流,这次也和大多数人持有的看法一样。
除了导演,他还特意提到了影片的配乐,并大加赞赏:“很有灵气的配乐,所有插曲都与电影契合度非常高。大家或许也同样应该记住这位音乐总监,期待他在日后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他的夸奖绝非独一份,电影获得了有志一同的广泛肯定,在独立电影方面的热度可谓一骑绝尘。于内蕴和基调往往都更加黑暗的其他同类型作品相比,《离城》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恰好的位置,不过分黑深残,也不过分煽情,中西方都能欣赏,导演的水平可见一斑。
那么电影的导演呢?主演呢?音乐总监呢?大家在注意到这个电影之后,立刻就去开始电影主创的身影。然而除了最开始的开幕式亮了个相,这个剧组竟然就此销声匿迹,谁都没再瞧见过,让大家不由议论纷纷,惊叹不已。
实际情况没他们想得那么复杂,虽然今天确实不在电影节这边,但之前的几天她都还是在的,只不过都是以普通游客身份进来,安安静静地挑自己感兴趣的电影简介去看,影片发行工作自有一起过来的嘉华工作人员处理。
有人接手当然好,方舒雁也没有事事亲力亲为的意思,专心致志地过来参展,顺便故地重游。
电影节那边正因为她的电影掀起波澜,方舒雁带着谈致北去了疗养院,清净地探望故人。
接待他们的是个精神矍铄的白人老头,头发花白,见到方舒雁,短暂的惊讶过后,迅速变成浓烈的惊喜。
“HUI!”他惊喜地说,脸上一瞬间竟然焕发出强烈的光彩,“又见面了!怎么,这次又有适合我的角色了吗?”
方舒雁莞尔,笑眼弯弯地看着他,语气轻松地回应:“太遗憾了,乔,我现在回中国了,新电影里想要找一个合适的角色给你可不容易,不过我看你在这里也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