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250)
这三天里,路菲寸步不离电脑。她通过杂志的电子版面,专门浏览了詹湛经手的所有策划和报道。
既然没有人告诉她,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变现有人事格局,肯定是不想让她先入为主。
想在这里争个天地,首先要在这里活下去。想在这里活下去,必须迅速融入环境,结结实实了解这个女人的轨迹。
挣过风口上的钱
詹湛刊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报道,最早追溯至一年零八个月之前。按照彭小秋的信息,她有一个两岁多的儿子。路菲据此推断,这是她休完产假之后,正式入职的第一家落脚单位。
姐夫离婚三年,说明他们一直没断。如果这孩子是他的,不给对方名份,甚至不敢对外公开,原因只有一个,两人想在这里清清白白做人,等到有足够的话语权,再来一个水到渠成。
詹湛单独署名的稿件极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上都是产业部策划的形态出现,难怪路菲最早翻阅杂志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她的名字。
当然,这也没什么奇怪。作为这个部门的主任,挣稿费车马费这种事情,理应让给一线记者。
但是,可不可以理解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她的心思不在稿费这种小事上?毕竟是互联网上搞过钱的人,选择在杂志社安身立命,仅仅为了挣一份看得见的工资,显然不是她的终极目标。
看着看着,路菲有了重点,她把目光聚焦于特殊采访对象。从技术上划分就是那种,每篇报道超过半个版面的,一年内报道次数超过五次的。
然后,她发现了问题的重点。这些服装服饰企业近两年在南美市场,都有着良好的业绩表现。
业界最早将目光投向南美市场的郑州集团却不在其列。作为自己的老东家,路菲了解它的实力。如果在这个领域排序,不是老大,也是前三。
杂志有一期策划,整体打包了“南美之花”,专门将其排斥在外,她似乎因此了解了杂志的潜在用意。
这让她想起一个人。
在北卡待产期间,史密斯授意秦丽丽,协助路菲开拓南美市场,并且定期向她一个人汇报。
除了史密斯开工资,路菲过意不去,又将自己的业务补贴,抽出一部分给她。最终不落忍以辞职告终。
可是这些资源,实打实地落在了秦丽丽手里。
眼看着一单单人情递过去,堂妹仍旧把握不住富二代公子哥的心,国内这边红酒销售地盘也在一点点削弱。詹湛渐渐明白了,以她们姐妹俩的实力,无论如何扛不住更大力量的结盟。
她和徐静波本来断了,离婚官司败掉不少钱,他在詹湛心目中大不如前。然而生意难做是现实困境,因为当年那档子事,媒体圈小范围封杀她。
再看史密斯那边,已然娶了路菲的亲姐,小日子过得顾不上前妻。不想吃回头草也没办法。徐静波倒是动了真感情,见她示弱回头立马照单全收。
徐静波看中詹湛的头脑。当年她做网销那会儿还不时兴直播。不然凭她的口才怎么也能另辟蹊径。
但是,好歹她也挣过风口上的钱。知道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具体涵义。
他们都看准一点,想把一个东西卖到极致,除了质量没话说,外部因素从包装到宣传,也必须做到极致。
媒体甄选广告客户,理论上给钱便是金主爸爸。也可以说,有奶便是娘,总之就是衣食父母啦。
落实到宣传,基本上奉行撒盐,你多付钱我多撒盐,反而把同类价格拱上去,成本控制上不合算。
性价比最高的推广,还就得有自己的宣传渠道。
几家实力雄厚的民企,先后尝试着创办自家企业报刊。那叫什么宣传啊?自家企业的产品还用得着内部渗透吗,无非是一个变相的团建平台。
可打造自己的喉舌,这件事是有底线的。
最早他俩出双入对的时候,别人并不知道他们各自的婚姻状况,以为纯粹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詹湛四通八达的人脉,确实给徐静波的代理业务,在国内市场营造了良好的开局。
经历了分手这一年,彼此互不干涉分开拓展业务。再次和好如初之后,发现竟然在某些领域不谋而合,比如南美市场。一个做纺机,一个做服饰,甚至有着上下游贯通的便利。
因而,想到一起做点事情,可是又没想好怎么干。
徐静波任职这家杂志社长,硬要追根溯源地话,还能和詹湛沾上一点关系。
这家从协会分离出来的内部刊物,市场化过程中也失去了协会资源,很多人不看好其经营前景。
徐静波在国内给知名纺机企业做总代,因此跟纺机协会打得火热。朋友们以为他身边有个懂媒体的女助手,而他工作后挂职读博的专业又是新闻传播,七搞八搞就把他捅到了这个烫手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