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177)
就在大师兄遗憾那么多珍贵素材不见了的时候,小助理杜若兰提供了绝妙的创意,结果到设备科一问,还真就天遂人愿,大概是缘分使然吧。
大师兄没想到,自己用来维护正义的平台,居然成了错伤他人的工具。更加不愿回忆的是,电视台这个地方,他曾经和辛迪有过太多的暗度陈仓。于是,一封辞职信结束了孽缘。
他陪夏小叶料理完母亲在国内的后事。又陪着她回英国一起念书了。他发来的邮件正是一张照片,那是他和夏小叶当年在伦敦偶遇的广场。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他手里握着夏小叶几乎全部的生活费和学费,难怪事无巨细地向“出资人”汇报行踪。
广场四周全是酒吧,有一张照片的近景很凑巧,路菲看到了之前匿名邮件中曾经出现过的一间酒吧。因为它的名字格外奇特,叫作“deerfly”。
奇就奇在,鹿是不会飞的,而且直译过来,又是她的名字。字母当中的两个e,其中一个艺术处理,龙飞凤舞的很像是a,不仔细看以为Dear。
路菲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在英文里居然可以这样轻松地表达爱意,该不会是想多了吧?但是,第二次出现在视野里,她就没办法再忽视了。
与最初收到匿名邮件时,怀疑且防备的心态不同,现在的她,好像可以打开心锁与之对话了。
元旦前后,听着人们欢度新年的声音,她一个人在小早睡着后,孤独地饮着一杯红酒。自从在酒会上开戒,这个放弃很久的习惯,捡起就停不下来。
她觉得一个人在美国好孤独,忽然很想要去英国,这个想法谁也拦不住。高兰在国内忙她的事业,时差的存在让两个人没有办法随时对话。
她鬼使神差地写了一行字,算是给匿名邮件回了第一封信。不确定有没有人接收,写得十分简短。十分钟之后,就收到了回复,这是路菲完全没有想到的。
如果邮件从国内发来,此时应该凌晨五六点。如果是从英国发来的,那里根本就是半夜。谁能这么没早没晚地守在电脑旁边?难不成这个树洞真的有人随时在倾听?
路菲只写了“我想去英国”几个字,对方却回了一封很长的信。理论上讲,那封信的字数,在十分钟内是不可能写完的,显然早早地就已经存放在草稿箱里了,只待有朝一日,她有这样的信息过来,马上用以回复。
刨掉抬头的问候、结尾的道别,中间有一大段,阐述了希望路菲继续留在美国的原因。这一段才是这封邮件的灵魂所在。
完全不可思议的是,不管对方是谁,居然能够料到有一天,她会产生如此想法。说了那么多,让路菲暂时放弃离开的,是一份附件形式发来的offer,入职时间一栏填写着“无限期”。
北卡罗莱纳的夜晚,向来是漫长而寂寥。这个夜晚的内涵,终于有了一点不同。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欢乐和幸福是属于别人的。对路菲而言,邮件是意外的惊喜,Offer是未知的未来……
别的不清楚。她只知道,两年后一定要回国。现在这个想法更加坚定了。她不希望小早和她一样,像无根的浮萍漂在异国他乡。
无论是她,还是女儿,都要在血脉亲情的土壤里扎下坚实的根基,日后无论想要飞到哪里,都有返程的方向。
亲子鉴定
整夜须臾而过,竟然不知不觉。这一宿几乎都没有睡,路菲却精神得不得了,小早半夜醒来一次,可能也是她回应得最快的一次。冲了奶粉,哄她喝下,轻轻拍了拍又安然地睡了。
她索性冲了杯咖啡坐回电脑边,稍微措辞给白换礼也回了一封邮件,委托他拍一张“DeerFly”的室内照片。
圣诞节放假前,学校布置作业,新年回来后,要做情景采访实战演练。路菲抽到的采访对象是设计师。
不巧,那段时间路菲一直心神不宁。导师要求同学之间自愿组队。她拒绝了好几位男生的邀请,一心想着最后剩下谁就跟谁搞一组,别因为自己的状态耽误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这晚她一直盯着电脑,都没顾上看一眼手机,新年祝福密集得快要爆掉了,其中一位正是之前要求与她组队的男生。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她刚好心情不错,同样回复一句客套话。想了想,紧接着又补了一句:“开学后我们合作吧!”
作为对合作伙伴的诚意,也作为对自己完成作业的动力,路菲很想和“DeerFly”这间酒吧发生关系。采访设计师的地点,理所应当选择在酒吧。
她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不能马上去到想去的地方,通过照片想象那里的氛围总可以吧。她甚至想到了,要把服装设计、流行音乐、酒吧文化,这三种东西奇妙地组合,做点儿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