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123)
就因为你家人在某个单位或者行业里浸淫多年,你就顺理成章也进入这个行业。往好听了说,叫“专二代”,说不好听了,叫“走偏门”。
但事实上,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论证好处或许不易,不妨看看那些血脉不纯正的案例。
路菲有个高中同学,妈妈身体不好,一直希望她学医将来方便就诊。为了这个自私的愿望,妈妈坚持到她高中毕业考上医科大学。进了医院之后,针对她的投诉特别多,每每聊起来,满满都是对这个行业的厌弃。
不久后母亲去世,她对这份工作的忍耐也到了极限。顺从当时有留学打算的老公,不顾一切辞掉外人艳羡的公立医院跑到美国,甚至没有申请留学资格,仅仅以陪读形式先去打工,第三年才考上热门的会计专业。
多年后回国聚会,他们都能清清楚楚看到,她和老公互动时彼此感激的目光。她老公时常炫耀:“要不是当年救你出去,非典那会儿,早就被迫捐躯一线了吧?”
试想她如果勉为其难留在医疗战线,医患关系的恶化,关键时刻的临阵脱逃,大概率都会发生。
危难时刻尤其看出血脉纯正的重要性。家族基因一脉传承,功利性往往不是选择职业的出发点。自小耳濡目染,首先让他们对这个行业的利与弊,有着比外人更清醒客观的评价。
决定一脚踏进行业门槛,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提前领略过事业的巅峰格局,过程的曲折对他们来讲只是必要的磨难。身后的长辈及过来人,亦可为他们指点迷津一路引途。
“家里人不担心吗?”去往医院的路上,路菲难免杞人忧天。当然,更多的是一种换位思考。夏平这是离婚了,如果他们仍为夫妻,他会同意自己的妻子,明知险途,而毅然前往么?
“我们没有站在她的立场,未必能真正体会她的理想。”一纸婚约虽然幻灭了,但是两个经历生活的人,曾经交过的心,没有停止跳动。
听说老爷子鼓励叶韵奔赴前线的时候说,他们这些人,从踏入这个行业开始,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路菲不敢再说话了。担心多说一句,眼泪就会掉下来……
等不到那一天
路菲坐在红色路虎内,按键摇下半段车窗,遥望远处的夏平,把一大袋物品递到叶韵手里。
虽然相隔不近,她仍然能感觉出,叶韵的身量,比几个月前最后一次见,明显纤细了不少。
俩人面对面站在,细雨绵绵四月天。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因为各自都戴着口罩,远远看去,像一句话都没有说。完全默剧的形态。
一递一接两个动作,对峙不足两分钟。
可能是下雨的缘故,也可能是为了防护的目的,叶韵穿一件橡胶雨披,佩戴专业N95口罩。略微有点驼背,整个人看上去,疲惫不堪,不像是医生,倒像是病人。
身处事中的我们,能客观看待口罩的存在。它是隔绝细菌和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但是站在旁观的角度,总让人感觉,危险无处不在。
医院规定不让久留,他们仅在医院门口简单会晤。夏平迅速返回,停在对面街口的车里。
一进车内,他马上摘下口罩。放入随身携带的一次性密封胶圈包装袋中。往车子的后排一扔,好像生怕看到这样东西,再产生不悦的联想。
他们之间从没避讳过。就像是,如果有什么事,宁愿和你一起走,也不愿一人独活。相互防范,只在非亲非故。亲密的人,甘愿风雨共艰。
“吃的收下了?”路菲最担心的是叶韵碍于面子,不肯接受自己这份不见外的礼物。担心她放不下之前的疙瘩。
“那件事,她该向你道歉,你不用这么愧疚。”夏平体会到,这一层潜台词,直接给予安慰。
“可是,她现在很不容易。我有一些医生朋友,前段时间陆续跑国外了。生怕在危险岗位身不由己。”
“这一点,我也是挺佩服她的。不过你不要想太多了。她还有事情,想要求你呢……”
“求我?她从来都不接受我!”
“应该说,她谁都不接受,但是相比起来,好像对你还行。”这个结论,倒是有点令路菲感到意外。
“她想让我做什么?怎么跟你说的?”
“小菲,我暂时不想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会告诉你。现在就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清明时节的微雨,一直下到了四月中旬。或许是老天看到人间疾苦,也忍不住掩面而泣。
两个人在车里坐着,沉默了好一会儿,都不想说话,也没有问彼此,接下来去哪儿?
至少过了20分钟,夏平率先打破沉默:“回去的路上,经过一个地方,你想不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