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圈大佬她又美又飒(136)
他的声音悠远,戚夏摸出录音笔,按下录音键。
这一路在他们一问一答里,好像变长了,又好像变短了。
程父是学园林设计的,回到泉城后先是受雇于一家房地产企业、专职画设计图纸。
他的专业好、想法新,很快就在业内闯出一点小名气。
一切欣欣向荣。
虽然两人的结合没能得到徐家父母的祝福,两年后儿子的出生彻底弥补了他对“家庭”二字的缺憾。
程父觉得,他已经有资格带程母和儿子去徐家获得应有的尊重——讲到这里,程潜之停下来。
他的语速极慢,常常说着说着就有大段的放空。
大概是因为那些事都发生在他出生之前,他只在父母在世时零星的讲述中听过,有许多细节并不是很清晰。
他当时年纪小,回忆起来自然没这么快——至少,戚夏愿意这样去理解;
她希望程潜之不是因为心太苦而说不下去。
但愿吧,虽然她自己都不怎么相信。
中午小歇过后,程潜之稍微恢复精力,换到驾驶位,替下戚夏。
他其实一直都是周到体贴。
戚夏想,如果不是父母双亡,如果那个温暖的家还在,他应该会更乐意把自己的这一面展现出来;
而不是像现在,为自己铸起铜墙铁壁、生人勿近;
对下属、对生意伙伴几乎从不带私人情绪。
那么……她算“熟人”吗?
在程潜之放空的时候,她总是忍不住看他的侧脸。
她发现自己喜欢看他的笑脸,因为好看;可也喜欢看他那有些落寞的神情,因为心疼。
她悄悄地想,也许,他也是喜欢同她呆在一起的……吧?
晚上,他们在一个二级城市留宿,依然是住“诚意”集团旗下的酒店。
城市小,但该有的都有;“诚意”很注重品质,酒店不豪华可住起来舒服。
晚饭后程潜之说要去考察当地其他几间“诚意”集团旗下的酒店,戚夏知是公事,便独自回房间整理采访录音。
其实严格说起来,程父程母的创业故事算不上多精彩;
至少在戚夏采访过的众多故事里,不是非常突出。
但是当程潜之的声音与轻微的滋滋电流声混在一起,传进戚夏耳中,她竟然觉得这故事无比迷人。
她打开手提,将语音导入电脑,用软件转成文字,然后先大概地做些分段、改改显而易见的错别字。
奇怪,看着那些文字,她就能想起程潜之说到那里时的语调、表情;她甚至记得阳光在他睫毛上金金的光泽。
在电脑前坐了好一会儿,无所进展;她关掉文档,打开小说码字软件。
可一个字都码不动。
满脑子都是程潜之的声音,表情,和他睫毛上的光。
戚夏泄气了,她跳上床,把自己埋在被窝里。
“要死了啊我到底在想什么!”她强迫自己睡着,躲进梦乡。
还好梦里没他,不然,她真觉得自己头脑有毛病了。
……
第三天、第四天,他们就在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述说与倾听里过去。
并不总是在说故事,更多的是闲聊,程潜之有意识地把这个过程拉长,他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但他知道自己在骗自己。
进入泉城的那天,正遇到晚台风。
风刮雨淋,黑漆漆的乌云低下,城市的下水受到严重考验,许多街道被积水淹没。
时近中秋在这沿海的城市还有台风肆虐,换作北方人恐怕要觉得很稀奇,但戚夏视之如常,甚至开玩笑说:“还好你开的是大切,底盘高,要不我们现在估计得悬空水上漂。”
雨刮器疯狂地刮着车窗,将车里车外隔成两个世界,车外有多喧杂,车里就有多静谧。
第104章 女主播的秘密花园
程潜之觉得戚夏心可真是挺大的,随口说:“现在已经算好,要放十几年前,这场台风雨,该得开船才能过。”
戚夏说:“是的呢!这得多亏我家偶像的推动。”
“如果不是她做的深度报道促进海城城建的人性化改造,并且辐射到东南边这几个常遭风灾的城市,估计次次台风来都得在城市里看海。”
程潜之道:“你说的是岑宇桐?”
其实他原本没记这么细,但他们初见时,戚夏说过岑宇桐是她偶像,他便去网上查了查。
然后发现有个叫青二十七的作者写过一本叫《女主播的秘密花园》的书,写的就是岑宇桐职业生涯的前三年。
爱屋及乌,他竟然把整本书都看完了。
戚夏很开心程潜之还记得岑宇桐,说:“是的,我偶像,岑宇桐!”
程潜之:“十几年前你才几岁就知道关心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