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64)
糜仲禹以建造相应吨位船舶码头的名义,安排管家阿贵带着儿子喜旺到镇江、常州、南通州去考察,并一再交待回来后要确保能自行设计、指挥建造施工。
这样一来,阿贵父子就有将近一个月不在糜府。糜老先生以确保安全为由新雇请了两个新伙计:15岁的邹宝栓和12岁的邹宝柱。
按说要看家护院这哥俩是小了些,但糜老先生有自己的盘算。
一来,宝栓宝柱的父亲原来就是糜家盐道上的工头,那年没有躲过痨病走了,后来母亲带着哥俩改嫁给附近一个老实巴交的杂货铺老板。
那继父本来对这小哥俩还是不错的,可自打他们娘又生下一个弟弟后,宝栓宝柱的日子就难过了。
先是哥哥宝栓辍学回家当了帮工,接着弟弟宝柱也因为调皮贪玩,总被先生告状而停了学。
从那以后,这哥俩总是隔三差五地往糜府跑,这既是当年他们爹去世时当着糜老先生的面交待的,也是糜老先生答应过的。
因此,当糜仲禹和阿贵提说这事时,他们虽然心里有些不愿意,但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二来,宝栓、宝柱是糜家上下看着长大的,小少爷传家从小就和他们一起玩,如果有必要,他们将来可以一辈子跟着传家。
而且,糜仲禹感觉到有些不想让阿贵父子知道和参与的事,由他们出面去打理可能会更妥帖些。
第二天,糜老先生把阿贵父子和宝栓宝柱兄弟叫到一起,明确了他们四个人的分工:“阿贵父子还干以前的活计,只是以后若老爷外出办事,阿贵和宝栓都跟着,里里外外的事情阿贵多带带宝栓。
宝柱太瘦小了,你的差事就是陪着小少爷传家,除了睡觉外,念书、游玩、吃饭全部都在一起。”
回到屋里,糜仲禹又把儿媳妇陈氏和传家的亲娘章氏叫到一起叮嘱道:“从现在起,无论家里家外,宝柱和传家的衣裳、鞋袜及头发式样都要一模一样,要让外人不知道谁是传家,谁是宝柱。”
陈氏和章氏自然明白老爷的用意。
阿贵父子俩出发的日子到了,按照老爷的安排,他们从镇江乘船直接到南通考察,再回到常州、镇江学习。
为了确保他们第一站远离自己,糜老先生以到镇江办事的名义,带着宝栓和他们同乘一辆马车到了镇江,亲眼看着他们上了去南通的客船。
在确信阿贵父子离开后,糜老先生和宝栓重新雇了人力车从码头来到江心岛上的金山寺。
金山寺,亦称江天禅寺,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年间,原名泽心寺。
宋天禧年间,因皇帝梦游金山寺,赐名「龙游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江天禅寺」。
江天禅寺是我国汉传佛教禅宗四大名寺之首刹,也是华夏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镇江城区西北长江边上,幽美恬适,建筑上打破寺院坐北朝南,分三路的布局,依山就势,风格独特,大门西开,正对江流,各色建筑散布其上。
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北宋沈括赞颂它「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四面临江的「千载江心寺」至清朝同治初年,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
当然,让金山寺声名远播的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和「水漫金山」这个成语典故,二是著名的皇家藏书楼文淙阁。
看第一次跟自己外出当差的邹宝栓有些紧张,糜老先生仔细跟他讲起了这个著名的民间传说。
“白蛇传和水漫金山的传说,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一带。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报恩。
白素贞千年的修行,使她比人间的女子更美,只是没有眼泪。
只要集齐眼泪,她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神仙。受观音菩萨指点,白素贞为了成仙来到人间,收集人间代表「生老病死爱恨离别」的八滴晶莹眼泪。
许仙在西湖断桥遇到一场急雨,与白素贞再度重逢,留下借伞还伞的情缘。
白素贞陆续收齐七滴眼泪。这七滴眼泪,每滴眼泪背后都有一个人间至情至爱的故事。
它们风吹不散,水流不融,分别应在「生老病死恨离别」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