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57)
“这是海南岛的咖啡豆。称5钱,砸成粉末后加入。”
糜子若问:“太奶奶,这和我们平时喝的咖啡一样吗?”
糜老太太说:“你们平时喝的是人家加工过的,咱们这是没有加工过的咖啡豆。如果你们想喝自家加工的咖啡,咱们可以现磨。太奶奶在上海念书的时候,跟法国人学过。”
糜子雪一撇嘴说:“还是算了吧,咱们抓紧做汤料吧!太奶奶不是总说‘摊的多了嚼不烂吗?”
糜老太太被囡囡逗得笑出了声:“把这话用在这里了,用得好!我们听囡囡的。这咖啡味苦,有特异香味,可使人暂时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振奋精神之效。
“这些东西要多加些水熬制,待汤汁收得差不多了,单独沥出汤来倒进前一个沙锅里一起再熬制。
“等两锅倒在一起时火要小,最关键的是要用汤匙沿同一个方向不停的慢慢搅拌。
汤汁会越来越浓稠。当用汤匙能拉出丝的时候,加入菊花蜜,用更小的火再边搅拌边熬制,熬到比蜂蜜还要浓稠一些的时候,我们糜氏祖传的甜汤料就大功告成了。
“以后做甜汤,比如银耳莲子羹、木瓜雪蛤羹、南瓜黑豆羹甚至红豆薏米羹时,只要放上一汤匙味道马上就出来了。”
一通忙碌,糜子若和糜子雪都瘫坐在沙发上了。
明如月也和他们坐在一起,不停地指着摆在地上的各种调料说:“这些分别是关中的辣椒,四川的海椒,贵州的花椒,海南的胡椒,广西的桂皮、桂圆肉,广东的八角,湖南的草果、福建的香叶……”
看着两个重孙辈的已经没有了开始的兴奋劲儿,糜老太太自言自语地说:“咸汤料的制作要简单一些,但用料更多。除了前面熬制甜汤料用到的大部分材料和常见的香辛料外,还要有甘肃临洮的党参、兰州的百合、四川的杜仲、河南焦作的山药及本地的花旗参、天麻等滋补中药。
熬制咸汤配料的秘密在于放入各种原料的时机和顺序是非常讲究的,今天你们累了,太奶奶也累了,以后再教你们吧。”
停了一会儿,老太太多少有些悲哀地说:“我知道你们的兴趣不在这儿,也确实太难为你们了,这汤料传不传得下去,也无伤大雅,只是将来你们可能会少了些口福。”
太奶奶说这些的时候,子若和子雪明显是感觉到了其中的哀叹,他们不知道该不该说话,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们只能直勾勾地望着太奶奶那张没有表情的脸。
还是子雪更机灵些。她一个劲地和太奶奶保证,自己以后一定要把这些家传的秘方都学会,可是太奶奶脸上只是露出些许一闪而过的微笑。
她还知道,太奶奶情绪一低落,只要让她讲太爷爷的事情,她就会一下子精神起来,有时仿佛回到了她的少女时代……
她央求太奶奶从头讲讲为什么太祖爷爷和太爷爷要决定从邗州那么好的地方迁到别处去呢?
糜老太太又打开了她的话匣子……
——十八——
糜海仓深知他们糜家在邗州是待不下去了,特别是昔日那些盐界的「兄弟」们,一个个都巴不得他被朝廷抓起来,最好是杀了。
自从孙中山闹革命,清政府乃至千百年来形成的官盐体制已经被撬动了,虽然还没有被彻底打破,毕竟盐税还是基本崩溃的经济中为数不多的稳定的税收来源,政府拼了命也是要维护的。军阀们都有自己的盐道,有的甚至以盐养军了。
更大的打击来自私盐的泛滥,盐商们曾经日进斗金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了。
过去三瓜两枣不屑一顾的蝇头小利,如今也争得不亦乐乎,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
真正让糜海仓下定决心放弃盐业、离开邗州的是儿子糜传家那次半夜遇险。
已经有好几个月了,糜海仓很多次觉察到他家宅子周边总有陌生人探头探脑。
有一次还有人公然送了一封信,警告他不要和革命党往来,随信还夹了两颗子弹。
糜海仓跑了一辈子盐路,什么人什么事没见过?
开始并不放在心上。可后来,那些人把重点放在他儿子身上,他是真上心了。
有一天,糜海仓带儿子糜传家去参加干娘的生日宴会,他这干娘是特别喜欢这干孙子的,一来传家是老糜家的独苗,可能是爱屋及乌吧。
二来这娃小嘴很甜,每回一见这干奶奶就又是磕头又是亲的,哄的老太太几天不见就想得慌。
那天糜海仓高兴,架不住人见人夸他那独苗儿子有大气象,和谁都要干上两杯,竟然喝醉躺倒不省人事了。
眼见天太晚了,主人家便让下人把小公子先送回去。可巧这下人是个瘾君子,一天忙乎没时间买烟土,只等远远地一看见糜家大院,便让传家自己回家去,他就遛去买烟了,说怕一会儿店家该打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