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故乡明月(450)

作者: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周天龙说:“这样的男娃娃共有15个,还有37人,也可以请黎先生全部带走。”

糜传家说:“那不行!你们周家人分布在6个山村里,我的意思,包括你在内,每个村子留下两名身强体壮的,一来用于保护全村人的安全,以防万一。

二来方便与我们和甘南民变工作委员会保持联系,以应不策。这样算下来,真正可以交给黎先生的就有25名成年男丁和15个娃娃。”

周天龙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了似的大声说道:“我听说过糜先生有两个妹妹参军了,不知道黎先生能不能也带几个我们周家的姑娘参军?”

糜传家笑笑说:“先生了解的可真够仔细的。我的确有一个妹妹参加了八路军,另一个妹妹是跟她丈夫到部队上的,自己并没有参军。

如果家族里有16岁以上又没有出嫁的姑娘,有一些文化、本人又愿意的话,可带过来试试。”

周天龙骄傲地说:“我们周家的娃娃,无论男女,只要不傻,都是上了几年学堂的。有文化不敢说,但肯定都是识字的。”

黎阳完全没有想到,他苦苦寻找了很久也没征上几名像样的兵,没想到通过糜家能在这深山老林里一下子找到40个人。

在了解每个人基本情况的过程中,糜传家发现除了周家之外,还有的人说自己名字的时候,总是有些前后不一的现象。

周天龙注意到了糜先生的疑惑。他解释说:“我们周家的姻亲主要集中在羌人族群。羌人的姓氏非常复杂,多以房屋、地形或其他具体物件为姓,比较固定的大姓氏有「尔玛」。

在和汉人接触多了之后,他们大多也选择一个自己家人比较满意的汉姓作为自己的姓氏。

在我们周家的姻亲中,蒋姓最多,也有部分诸如洪姓、苗姓的。

抗战爆发之后,苗姓大多迁徙到川北、川西北地区去了,遇有大事的时候,还会有表亲过来走亲戚,但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少了。”

糜传家担心的语言问题,对于生活在这一带的黎阳来说是完全不担心的。

黎先生笑着说自己的家庭多多少少还有一些羌人的血统。他完全不担心这些族群的人到了部队的生活问题。

25名成年男丁完全听从他们自己的决定。签字画押显示,有14人愿意直接参军,11人想留在当地的地方武装。

就在以为这样定下来了的时候,几个姑娘的踊跃参军行动打破了小伙子们内心的平静。

在大秦岭西段的大山里,人们的交流范围是很小的,就是姻亲也往往以血亲为基础,也就是所谓的亲上加亲。

姑表亲、姨表亲结为夫妻的比比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智障儿童出生率偏高的现象。

这次报名参军,那十几个想留在当地的小伙子,就有因为看上了姑姑家、舅舅家或姨妈家的表姐妹而放弃的。

现在,5个未婚姑娘的主动报名,一下子让其中的3个想留下的人反悔了。

当然,5个姑娘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

周天龙的堂妹周天凤是这些女子中唯一到天水读过中学的,她执意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自然也不会把身边的表兄弟们纳入自己的择偶对象之中。

其他两名周家的外甥女是因为看自己的心上人参军入伍了才下了最后的决心。

还有两位女子,一个是周天龙的堂姑周彩娥,另一个是周天龙的表侄女蒋秀鹃。

周彩娥因为是同龄人中辈份最高的,使她的选择心上人的空间极为有限,她想到外面的世界去找寻自己的如意郎君。

但是,正是因为她的入伍,让一个本来打算留下的周家女婿的堂弟洪流做出了新的选择。

他知道,按照堂哥堂嫂的和周家的关系,他是不可能娶堂嫂的本家姑姑的。

他也知道,自己和周彩娥之间完全没有亲缘关系,他们互相钦慕,唯一的障碍是因为地缘造成的。

如果他们共同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种障碍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现在,周彩娥率先迈出了第一步,洪流更知道是自己勇敢地迈出决定性一步的时候了。

蒋秀鹃是周天龙堂姐的女儿,因为生在羌族家庭的缘故,以狩猎为业父亲总是爱喝酒,其实小名叫杜鹃的蒋秀鹃从小主要是在周家长大的。

由于受到周天龙这个舅舅家人爱学习的影响,她一直缠着比自己小的天龙舅舅,要和他一起去读书。

但是,羌族的传统观念里面,女孩子是要学些女红、编织和家务的,对于连纸笔都不曾有过的许多羌人家庭来说,女娃娃将来嫁了人也无非是生儿育女,读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也正因为如此,杜鹃一直住在舅舅家不肯回去。这次有了到外面去闯荡一下的机会,加上有其他大姨、表姐的示范,她参军的决心甚至比周彩娥还要来的坚定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