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故乡明月(283)

作者: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黄老二满银非要跟着一起走,他声泪俱下地说,虽然没有以父子相称。

但是,糜海仓对黄家确有再生之德,关键时候不能陪伴左右,自己一辈子会良心不安的。

糜海仓当然是理解这些不是自己的孩子、可又和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的后生对他的感情。

他生气地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们一个个都好好的,就是对我最大的孝敬。以后咱家生意上的事儿,还要仰仗你们和传家一起打拼呢,这一次返程的路上指着满银你来主事呢!

再说了,我这病知道人越少越好,你们兴师动众地跟着,旁人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呢。”

糜海仓提醒自己的病要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邹宝栓和两个伙计用马车拉着他走上了他们平时很少走的连云道。

很少走,是因为没有他们固定的商户。其实连云道并不是一条穿越秦岭的新路,它的北段沿用了陈仓故道的一段,南段则沿用褒斜道的一段,既避免了陈仓道的回曲绕折,又排除了褒斜道的途程险峡,既利用了陈仓道的缓冲开阔,又利用了褒斜道的栈桥捷径,是政府大力改造和维护的官道。

其他的商家和过往行旅还是相当多的。成群结队的骆驼队、马帮,来来往往,一片热闹景象。

这让糜海仓心里放松了许多,也让邹宝栓心情轻松了不少。

进入梁州地界,海拔明显低了许多,糜海仓的精神和气色大有改观,没有那么喘了,咳嗽也减轻了许多,他决定在紫柏山脚下休养一阵子。

太白山和终南山这一带既是产好药的地方,也是出名医的地方。

这些年自己家里常用的草药,糜海仓都是在这一带收了藏在家里的。

这次决定在这里住下来,当然与这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糜海仓想,现在是儿子和媳妇要孩子的关键时候,如果回到菊花岭不和大家一起吃住的话,家里人心理上会不舒服。

如果和往常一样吧,又担心把自己这病传染给家里人。如果能在这里把病养好,一切问题都不存在了。

再说,按照以往的经验,临行时预计也是要在入冬前才回菊花岭的,如果突然提前回去了,难免会引起他人的猜测。

糜海仓同意邹宝栓去太白寻访老中医,是听了紫柏客栈老板赵明理的建议。

邹宝栓要寻访的正是当年在褒斜道上著名的古刹风云寺以出家人身份坐过诊的慧清禅师。

处在武关驿的紫柏客栈位置比较特殊,正好处在褒斜道去太白和陈仓的岔路口,老板又主要走高端路线,住客虽然不是特别多,但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因此,非常适合养病。

赵明理对糜海仓的好是发自内心的。一开始可能是由于糜海仓的经济实力,时间长了,他对糜老板的人品非常敬重。

特别是几次深入的交谈,他对糜先生的经营理念和慈悲情怀高度赞赏。

赵明理只知道慧清禅师年岁大了,不再云游,平日里主要在青峰寺潜心修行、悬壶济世,偶尔会到药王谷去采些不常见的药材。

邹宝栓带着糜海仓的专用马车到青峰寺的时候,慧清老禅师还真不在青峰寺里。

寺里的师傅听说是风云寺和赵明理老板介绍来的,第二天清晨就派了小沙弥带着邹宝栓去了药王谷。

邹宝栓见到慧清禅师时,禅师正在一个大石头上打坐。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禅师右手立掌胸前,左手掌心向上自然放在两腿之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

小沙弥让车远远地停下来,因为他知道师傅入静的时间不会太久。

可能是小沙弥带患病的施主见禅师的次数多了,他知道是不能直接让病患近距离接触师傅的。

慧清禅师睁开眼睛的时候,小沙弥跟师傅咬了咬耳朵,禅师远远地看着邹宝栓,让他边走边问了他几个问题。

慧清禅师又让赶车的伙计往面前走了几步,也随意问了些无关痛痒的话,并没有说治病的事,只是让邹宝栓安排伙计把把马车周围的布帘全部撩起来,打开前后车门,推开左右车窗,用最快速度把车赶到大路上去等候。

禅师让邹宝栓远远地跟在后面,开始问起他自己这几天的感觉。

来到马车跟前,禅师让邹宝栓把手臂搭在车辕上号了号脉说:“年轻人,尽孝心也要讲方法,你是不是给你义父做了好吃的,你天天吃他的剩饭了?你也被传染了。”

邹宝栓以为义父那么大年龄都能从高原上挺过来,心里还真不把被传染当成多大个事。

禅师看出了他的心思后说:“痨病的传染非常厉害,而且传播途径广泛,伺候痨病病人要特别小心。你们注意我刚才为什么远远地就让施主站住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