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故乡明月(24)

作者: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糜传家把几把壶都注入水后,稍停片刻专门向青藏高原习惯煑奶茶的宾客特别提醒道:“绿茶是不用煮的,而且在平原地区沸腾的水还要稍微凉一会再泡茶为好。只是在这高原之上,普通水壶烧开后立即冲茶恰到好处。”

说着将午子仙毫分别投入各个壶中。而这道程序表演的关键环节是用琉璃杯来展示的。

糜传家先把午子仙毫投入琉璃壶中,提着刚沸腾的水壶,干净利落地做了一个漂亮的「凤凰三点头」。

瞬时绿芽翻飞,若彩云翻滚,仙毫毕现,煞是好看。不一会儿功夫,只见一尖尖绿芽如枪头般立在水中,或缓缓下行,或上下游移,淡绿的茶汤如翡翠般渐变,好像盛满了春天的气息。

宝柱带着姑娘们端起精致的茶壶走到每位客人面前,氤氲的蒸汽夹带着茶香四溢,众人已经陶醉了。

他们端着公道杯穿梭在茶客之间,茶汤入口,如尝玄玉之膏,云华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几乎每个人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铜壶、铁壶、紫砂壶、瓷壶、陶壶流出的茶汤一一品尝之后,又让他们感受了同一种茶叶、用不同器皿冲泡的些微变化。这叫初尝玉液。

糜传家把第二泡叫再啜琼浆。这一泡看起来茶汤更绿,入口一品,茶香更浓、滋味更醇,并开始感到了舌根回甘,满口生津。

第三次叫三品醍醐。茶客们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有中华龙脉之称的大秦岭春天的气息和大巴山的盎然生机,亦仿佛是在品人生的百味。

在品了三口茶之后,糜传家依仪轨静静地演示着,请各位嘉宾继续慢慢地仔斟细酌,静心去体会小盅数盏之后「清风生两腋,飘然几欲仙。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间」的绝妙感受。

为了便于嘉宾亲身感受泡茶和品茗的乐趣,主人在每位客人面前摆放了精致的景德镇茶碗,第二、第三种茶,糜传家请茶客们从自己面前的小包装中任选,指导他们自己动手泡起茶来……

这互动不仅拉近了人与茶之间的距离,也使得糜海仓父子与嘉宾们之间越发熟络起来了。

在西宁的后几场推介活动分别是在回族、蒙古族和汉族聚居区内开展的,糜传家不仅用各民族的服装拉近和茶客们之间的距离,他也特别在讲解辞中增加了该民族与茶的亲密关系的历史掌故,富有民族特色的小茶点也让各族同胞倍感亲切。

糜海仓在西宁绿茶推介活动的成效是他自己始料未及的,这让他心情大好,几乎把所有带来的明前茶、雨前茶全部送给了有意与他合作的茶庄,他也要求经销商们尽可能地做些小包装,把这些最好的绿茶送给当地的各族民众,让这些喝惯了红茶、黑茶煮的奶茶的人,培育出喝新鲜绿茶的习惯来。他承诺在三个月内大规模地向这里供应梁州绿茶;

糜海仓带着他的全部人马往他的下一站茶卡盐湖进发了。马队驮的东西很少,又是在初夏的高原,一路上过湟源,沿着青海湖的南岸而行,只三天时间就到了湖盐重镇茶卡。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聚集区附近,正好在西宁去格尔木的茶道上。

盐湖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盐的海。「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

糜海仓对盐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对同属海盐的湖盐,糜海仓是没有亲眼见识过的,当他看到眼前这一望无际天然结晶,他还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糜海仓蹲下身子,随手抓起一把,只见盐粒晶大质纯,盐晶青亮,盐味醇香,一看便知是理想的食用盐。

他一下子明白了这里的湖盐为什么被称为「青盐」了。不光是因为它产自青海,更重要的是它青晶透亮、味美甘醇。

糜海仓让传家带着宝栓跟着青海马帮继续赶往格尔木了,自己则带着宝柱和黄老二、黄老四率领自家的马队,装满了晶莹的青盐,踏上了返回梁州的路。

——八——

向东的第二路是在糜海仓从青藏高原回来没几天就出发的。

外人只知道是女儿糜腊佳带着邹宝柱随同前往冉州送货的船队走的,目的是省亲。

糜腊佳到达冉州的时候已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了,除了一家家看望自己的姨娘、姐姐姐夫和外甥外甥女,对明、乔、胡、李、秦家的拜访也是必不可少的。

佑家弟弟完全能够撑起了这个家,虽然还是有些沉默寡言,但在生意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和胡家、秦家组成了祁门红茶的产供销合作商号,做得风生水起。

茹佳姐姐的「斗绣」场,已经不需要这几家的媳妇、姑娘们亲自上绣架了,她们都成为师傅级的人物,活动也从开始的消磨时间变成了真正的生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