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221)
糜海仓是派了几个人骑着马迎到了离菊花岭十里以外的县城边上去了的,一接上,就会有其中的一匹马快马加鞭回来报信。因此,乡亲们的热闹和糜家的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为回来的人并不多,糜家也没有打算在今天请客,看热闹的人都有些纳闷:这么大的喜事,怎么也不见糜海仓这个凡事都特别讲规矩的人准备宴席、布置排场?
看糜家除了所有的房间都点上灯之外,其他的动静和平常没有多大的区别,有几个平日里和糜海仓能说上话的商户主动来问他们能帮些什么?
糜海仓只是笑笑说:“今天回来的都是自家人,除了小辈,几个姨太太都年纪大了,长时间的路途劳顿,肯定疲惫不堪,想让她们早点歇着。犬子传家娶媳妇,少不了要请大家喝喜酒的。”
可大家依然想第一时间看看这糜家的少东家苦等了这么多年的媳妇,是怎样一个天仙。
人越聚越多,有些心急的少年,主动跑到山梁上去打探去了。
几个娃娃一看见几辆挂着马灯的车,就连滚带爬地往下边跑边喊:“传家哥哥的新媳妇来了,传家哥哥的新媳妇来了!”
被这些娃娃们一刺激,那些二十岁左右整天跟着糜传家厮混的小伙子实在有些按捺不住了,他们有的在路边挂起了鞭炮,几个会吹唢呐的径直上到了山梁上等着,更有人直接把大花轿摆在了糜家旁边半山梁的开阔地上。
糜海仓也不管他们。一来他知道这些人都是自家的佃户,都是好心。
二来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大不一样了,儿媳妇又是个新派人物,随他们闹去吧。
更何况,这当地有当地的风俗,自家迁徙来了还没有办过这样的喜事,入乡随俗吧。
几个年轻人看糜老板看见了也没有反对,就更有底气,胆子也更大了。
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车一到山梁上,明如月还是被这漫山遍野的灯火震住了。
一个江南长大的女子,她哪里见过这建在半山腰上的集镇,更何况这是在四周黑黢黢的大山里。
突然响起的鞭炮声,让明如月一下子有了新娘子的感觉,也不知道是害怕还是撒娇,她一下子扑在了「全家哥哥」的怀里。
借着些许的灯光,一群年轻人边跟着他们的马车跑着边不停地喊:“亲一个,亲一个……”
在颠簸的马车上,明如月用双手紧紧地捂着耳朵,糜传家两只手紧紧抓住如月妹妹的肩膀。
后面的车上,坐在中间的章氏知道何氏和文氏是没有走过这样的山路的,她伸出双臂揽着两位姐姐,好让她们心里踏实些。
明如星和方芳则充满了好奇,他们完全是看热闹的心态。方芳小姐更是把头都探出了车外。
明如星一再提醒后,不得不也扶着她的肩膀,一个劲儿地说,颠簸的太厉害了,小心磕着。
方小姐回头看了一眼,故意把半个身子都探了出去,明如星只好从后面紧紧地揽住她的腰。
糜传家是见识过菊花岭一带娶媳妇的,他知道那些同龄人一定会来闹腾的。
他对明如月说:“一会儿咱们把车停的远一点,一下车你马上到妈妈们那去,扶着何妈妈和文妈妈径直往屋里走,奶奶应该是在堂屋里坐着,爸爸大概会在门口,到跟前你再行礼。要是被这帮小伙子拦住了,可有你好受的。”
明如月撇撇嘴说:“哥哥的意思是怕我没有办法见人吗?倒要看看他们能闹出什么花样来。”
糜传家严肃的说:“听话,别闹!一会儿你后悔都来不及。”
糜传家、明如月的第一辆车在离晒场还有一点距离的地方停了下来,这让准备热闹热闹的年轻人措手不及。
一下车,糜传家、明如月招呼明如星和方芳姑娘下车后,先走到妈妈们的车跟前。
妈妈们下车后,如月姑娘直接走在了何妈妈和文妈妈之间,和章妈妈一起,一边一个掺扶着她们朝家里走去。
糜腊佳快步迎上前去,又是扶两位好久不见的妈妈,又是和明如月亲热地交谈着。
糜传家则陪着大舅哥明如星和方芳小姐一起跟在后面。吹唢呐的几个年纪稍大一些的人先跟了过来,嘹亮的唢呐声把其他声音全部掩盖过去了。
围观的人们纷纷和章氏打着招呼,章氏理解了儿子的意思,只跟大家招招手也不停留,直接冲着迎候在大门前的丈夫糜海仓走过去。
看见一身洋装的方芳姑娘,大家认定这肯定是新娘子没错了,一帮人不由分说把她拉到了一大盆炭火跟前。
方芳姑娘哪里见过这种阵式。这时,糜传家和明如星已经被彻底隔离在人群之外了,任凭他们声嘶力竭的叫唤,年轻人们照样按他们的程序闹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