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故乡明月(172)

作者:樱花荷塘 阅读记录

只是生意上的事,还需要明如星和糜传家多对秦先生进行传帮带才行,因而有了店里的场景。

一天紧张的行程大家都感觉很累,晚饭后没多久,传家就安排两位妈妈带两个小妹妹休息,许有福小两口也早早歇着了。

糜传家、明如星和秦功璠则带着糜佑家、明如月和秦若兰在夜色中散起步来。糜传家仔细向他们通报了后面行程的变化打算。

糜传家说:“我们到上海的行程还是照常进行。只是,原来打算今天晚上赶到湖州的计划取消,明天我们也不再在湖州停留了,直接奔往上海。

上海的事务完成之后,如星陪秦先生再返回杭州来,和钱悦成一起详细商谈和日本人合作的具体事宜。

我们其他人则继续按计划前往无锡、邗州。待我们这两边的事都了结之后,如星再带自家的马车到九江和我们会合。

到时候,如星和我们同去梁州,马车接茶花妈妈、佑家、小婵姑娘、两个妹妹和许有福小两口回冉州。”

秦功璠冲着糜佑家和秦若兰说:“对不起,和日本人的合作,事先只有传家、我和如月知道,你们知道的越少越好,也越安全。

这里面的细节我就不说的太白了,只能告诉你们这不仅和家族生意有关,还和国家大事有关。

今后类似的事情,也尽量不让你们参与。至于小婵你是和我一起从上海返回杭州呢,还是继续和两位妈妈一起走,由你自己定。反正我们出来的时候跟家里说的是走全程的。”

秦若兰偷偷瞄了一眼糜佑家,佑家不好意思表态。她又直勾勾地盯着明如月。如月姑娘只是乐,也不说话。

还是糜传家打破了僵局。他说:“我的意思小婵还是跟着两位妈妈吧,不然我们不好跟她们解释。再说了,佑家的心思都在小婵身上呢,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认认祖宗的门,另一个就是要多陪陪小婵妹妹。

我想这既是我们糜家长辈们的心思,也是小婵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意思。佑家和小婵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吧?”

糜佑家不好意思直说,只是腼腆地说:“除非特殊情况,我们还是尽量不要改变既定的安排。非要变的话,涉及的人越少越好,不然回去还要跟两家的老人解释。”

明如月出来打圆场说:“好了好了,小婵妹妹是来给我做伴的,我们俩说好的,要一起到「全家哥哥」、佑家哥哥的老家去看看,要一起大大方方去拜见糜家的老祖宗们。”

秦若兰咬了咬嘴唇,双手十指一起插入自己的头发里往后一捋,又坚定地甩了一下头,严肃的说:“你们大家也不要诈我的口风,我也把话撂在这儿。今天两位糜家妈妈带我去灵隐寺去许的是这个愿,现在你们起哄说的也是这个事,这次我之所以愿意跟佑家哥哥一起出来,就已经横下一条心,只要佑家哥哥愿意,我秦若兰这辈了就跟他了。因此,我还是决定跟着佑家哥哥把原来定好的行程走完。”

听完小婵的一席话,最激动的当然是糜佑家。他走到秦若兰面前,当着众人的面向他心爱的人儿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当他抬起头的时候,小婵姑娘已经泪流满面了……

本来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被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年轻人一阵起哄、逗趣,竟然以这种浪漫的形式达成了目的,也让小婵姑娘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事情的进展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但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既得益于糜、明、秦几家深厚的家学渊源和传统的家庭伦理,又得益于几个家庭果断地把年轻人送去接受现代教育。

他们开始在保持传统和接纳新风之间寻求平衡,其实是他们在用行动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他们开始在尊重长辈们意见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见,他们在尝试一定意义上的自由。

这其中,糜家可能先走了几步,明家跟的也是很紧的,虽然秦家走得缓慢了些,但都在往前走。

几个家庭、几个年轻人的一小步,折射的可能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进步的一大步。

——六十三——

在杭州比原计划多停留了半天。但是,取消了湖州的行程,糜传家一行总的行程安排并没有被打乱。

离开杭州之前,已经请人捎信通知在浮梁的钱悦成,立即带两名绣女到杭州的绸布店来。

虽然自从搬到浮梁后,钱悦成的裁缝店几乎是在独立运行的,但听说是糜传家的意思,而且是章妈妈、茶花妈妈一起决策的,窦氏和茹佳相信一定是笔好生意,也没有多问。

否则,以钱悦成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性格,是断然不会随便带人到杭州来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