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归+番外(216)
大姐的话简洁明了,而阿言也知道,这个机会是莫老爷子的面子换来的。
想到这个,她觉得掌心都有些湿了。
两个小时的时间,莫老爷子与苏云逸喝茶聊天,而阿言在屋子里飞针走线。
苏云逸这个人,在潼城的绣圈里其实挺有名气。
作为一个男人,学绣活的很少。他呢,是从小跟着自己的母亲学的,学得很原生态,他的作品也都是身边所见的山川鱼鸟,织补农耕,带有很浓郁的民族特色。
前几年,他还在一所纺织大学里做兼职教授,这几年的工作重心都在作品创作上。
苏云逸的民族绣作品在市场上价值不菲,很多国外的客人喜欢,所以他和他工作坊的作品,大部分都卖到了海外。
“莫老,这时间过得真是快呀。一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苏云逸给莫老爷子续上了茶水。
“可不嘛,我这把老骨头也快入土了。”
“你呀,还健朗着呢。我记得呀,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还是十几岁的毛孩子,你带着工作组来我们乡检查扶贫工作。
那时候啊,我们那个乡,是真穷。交通不便,出门全靠两条腿,翻山越岭的,得走上一日,才能到最近的镇上。
记得那时候村里有把猪养肥了拿去卖,背着两百来斤的猪走了一大半,结果摔了一跤,猪从架子上挣脱跑了,打着火追了大半夜,才把猪给找着……”
“你们那里那时候确实穷,不过现在挺好。山清水秀,人也淳朴,是个养老的好地方。”莫老爷子喝了口茶。
“现在是挺好的,山沟里的好东西都能卖出来,大家伙的生活也都好了。前一阵我送老娘回去,她还在说,家里盖了新房子之后,莫老也没能去看过,还想请你什么时候去住几天呢。”
“你娘身体可好?”莫老爷子问了一句。
“好着呢。她呀,在潼城待不惯,住不了一个星期,就得叨叨着回老家去,说她家里养的鸡鸭没人管,还说这潼城的空气不好,不如老家空气清新……”
两个人聊起从前,话也就多了些。
莫老爷子认识苏云逸很早,而苏云逸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他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之外,莫老爷子也帮了些忙。
所以,苏云逸一直很感激老爷子,无论他今天有什么样的成就,对老爷子都很尊敬。
前几天,老爷子给他打电话说,自己的孙媳妇想学绣活,他便满口答应。
这几年,他已不带学生了,但别人可以不带,老爷子领过来的人,就算是再没有天分,那也得带着。这是恩情,他得还。
再说了,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怎么喜欢学绣活,学的时间长,又辛苦又寂寞,还挺难出成绩。
他这工作室里也没什么年轻人,最年轻的绣娘也快四十岁了。而他自己,也快五十啦。
茶水饮得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时间也过去了。阿言跟着刚才那位大姐拿着绣品过来见苏云逸。
阿言很是忐忑,因为刚刚她问了一下那位大姐,知道这位苏老师是特别了不得的大师,心生敬畏,更觉得自己绣的东西没法看。
苏云逸看了看阿言的绣品,两个小时候,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但对一幅精致的绣品来说,两个小时真就不值一提。
“以前学过吗?”苏云逸问道。
“不算学过。就是,我婶会一点,看她绣的时候,我也就拿着针也……”阿言越说越小声,最后直接没说下去。
“纪言,是吧?”苏云逸抬头看她。
“是,苏老师。”阿言立马答道。
“你愿意跟我学绣活吗?”苏云逸问。
阿言之前还在想,东西绣成那样,人家肯定不要的,这下给老爷子丢人了。
但听到苏云逸这样一问,她有些惊喜加意外,赶紧点了点头,“愿意,我愿意。”
“孩子,我得告诉你,学这个很枯燥,也很寂寞,还很辛苦。你也愿意吗?”苏云逸又问。
“苏老师,我不怕吃苦,我愿意学。”阿言赶紧表态。
对于阿言来说,这十几年的社会闯荡,从来就没有什么是她能去选择的。
无论是什么生存的技能,只要别人愿意教她,她都愿意学。
比如按摩,比如护理病人。
按摩需要手劲儿,需要力气,还需要准确地掌握穴位。给一个人按摩四十分钟到一小时,那是很基本的。
但很多人可能二十分钟就会觉得手酸,双臂无力。但她忙的时候,一天可能会接待十几位客人,一天干下来,双臂都不是自己的。
但能挣钱,她觉得很开心。
再说护理病人,很多人连护理自己的父母都嫌麻烦,更何况是护理陌生人。但可以生存,可以挣钱,她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