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缘散,缘如水(64)
“又想什么呢?”余音问道。
“没???????没什么。”张佩兰正在想陈扬,一时间被余音拉了回来。
“那你笑什么啊。”
“笑可笑之事呗。”
“好了,到了。”余音把车子停在停车位。
“哇,价格应该不菲吧。”张佩兰叹道。
一栋单体别墅,传承了中华传统建筑的精髓,保持着传统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大自然为皈依,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含隐蓄秀,奥僻典雅。
“真和这位神人的理想一致啊。”张佩兰叹道。
“你看过他的书?”余音按门铃。
“看过的,还看了不少呢。”
“喏,你的偶像就要出现了。”
一个平实的中年人,眉清目秀,有着少年般的眼神,儒雅的气韵被这栋古雅的建筑衬托着,越发显得光彩照人。
张佩兰怎么也没办法把他和那个削尖了脑袋谈钱的人联系在一起。
“来了。”作家笑容可掬。
“您好。”余音笑道。
张佩兰笑着向作家微微欠了一下身。
“我们后院叙事吧。”作家做了一下请的姿势。
“您请。”
穿过一个拱形的雕花门廊,缠绕着开到荼靡的紫藤花,一阵清风,沙沙的响动,花枝招展。
“请坐。”作家说道。
桌上已经备着茶水果品了,看来作家是个有准备的人。
“谢了。”
坐下叙事。
不远处有一个小池塘,种着荷花,池塘边上,一道木质的回廊,缠绕着的也是紫藤花,看来这位作家很喜欢紫藤了。
一个花圃,满是玫瑰和百合。
一条花石铺就的小径延伸道池塘边,一个雕花的小桥,桥边一只小船停靠着。
另一个边,种着各种花草。
“您真有雅兴,种花草真多。”张佩兰笑道。
“写作时间长了,不免腰酸,种些子花花草草的也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作家说道,“早些年在村里时,遍地都是花草,那还用得着去种啊。庄家地里的草除还除不尽呢。但是,遍野的花儿也满是惹人爱的。”
“现在是,城里人种草种不活,乡村人除草除不尽啊。”张佩兰配合道。
“都是没什么想什么。”余音笑道,“有了的,自然是不再喜欢了。有钱的就不在喜欢钱,而是自然。”
作家笑了笑。
当然,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张佩兰惊叹作家的思维和辩说能力,余音也是旗鼓相当,好不示弱,而自己却是成了旁观者了。
“那好,我们会好好的考虑的。”余音笑道,“不过,现在也就这个价了。”
“好事多磨,不着急。”作家恢复了和蔼的笑容。
余音和张佩兰起身告辞。
“有空来喝茶。”作家笑道,也没有挽留的意思。
“好的,您的茶真香。”张佩兰笑道。
“有空一定会来府上讨杯香茶的。”余音笑道。
握手,辞别。
“哇,真是能谈啊。”张佩兰坐到车上,第一句话。
“见到你偶像的真实面目了吧。”余音向后看,把车倒出来。
“什么偶像啊,只不过是看过他的书。”张佩兰笑道,“应该和陈扬的一样的。”
“都是肉身凡胎的,这不是你说的么,都一样的。”
“可是没有打破那种神秘之前都是很期望的。”
“朦胧美还是需要的。”
“但朦胧美不算真的美。我也不讨厌这个作家啊,反而觉得他刚可爱了,真实的他。”
“但是你的陈扬就未必了,他会对你保持他的美好的。”余音说道,“你还是注意点的好。”
张佩兰看着车外,人流如织。
陈扬,还有多遥远?张佩兰问自己,但是没有答案,因为自己都不知道。
第40章 喜帖 ※
每天无聊的工作,但是依旧得去做。
以前还是学生的时候,觉得毕业工作是一件很期待的事,没工作的时候想工作,有工作的时候想换工
作,换了工作觉得还是那样子,都是一样的没意思。
每次看到人事部的人招聘新人的时候,是那么的煞有介事,张佩兰就想笑,装得真像,工作了不就那
样了,一到三个月的试用,不会的都会i,除了那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哪还有什么专业可分的,怪不得
许多人找工作都没有按照自己的专业找。工作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钱,为了吃饭。在中国有一个体面
的工作比有一个兴趣盎然的工作要实惠的多。
“张姐,您的电话。”助理说道,“没有预约的。说是私人的事。”助理当然也不好意思说这个没有
直接打到你手机上,还是私人的吗?再好奇也不是自己的该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