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最遥远的距离+番外(84)

作者:夏末秋 阅读记录

从小到大,他见惯了“自我”的人,父母、老师,朋友包括他自己,总习惯性价值输出,总想说服别人,让别人赞同自己。只有她,不一样,可她的不一样并不是毫无主见,人云亦云,相反,她有很多新颖独特的观点,每每让他打开另一个视觉和维度。

他记得有一次他们聊到“知识产权”,他吐槽当下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盗版、滥用猖獗,维权难,产权人利益受到侵害。

她认可他的说法,却提出另一个观点,“我反对盗版,也愿意为知识付费,但我也赞同知识全面化。”

他乍听觉着不可思议,觉着他这样的想法太可怕,甚至有些失望。可是当她娓娓道出缘由时,他顿觉自己才是“狭隘”。

“知识不应只局限于能为它们付钱的人群。知识的创造者也不应只基于挣钱目的,虽然这样的确能带来更多的资源往知识领域倾斜,但总有一部分是基于热情,基于对知识的渴望,否则只局限于功利,那人类也太可悲了。”

阮夏:“你可能觉着这样的想法很‘圣母’,是站着说话不腰痛,毕竟创造者也不能为了高尚的情怀穷困饿死。”

阮夏:“但是,在我看来,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我们不要单纯去控诉侵权多,维权难,而是去思考如何创造一个知识全民化的安全环境,不要逼得知识创造者们不得不向钱看。”

阮夏:“实质上,现在一些组织,尤其是公益机构正在做这件事,它们为创造者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去研究创造一些短时间内无法获利的课题。”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当下无力改变情况下,我认为一方面创造者可以跳出利益受损的情绪,从自己创造的知识让更多人受益去考量‘损害’,虽然物质得不到补偿,但至少精神会愉悦些;另一方面,作为普通人,要分清是真的买不起,还是贪小便宜,要有为知识付费的理念,能力范围内支持正版,因为只有享用者共同去保障知识创造者的物质基础,知识才能真正实现全民贡献。”

她洋洋洒洒说完有些不好意思,他却在仿佛打开了另一个看待世界的维度。

可是,是在什么时候动的心?

是这些独特的见解?还是那些和自己契合的观点?还是和她一起时的似曾久识感?又或者是她每每猜中他内心所想,让他有知己的想见恨晚?

好像是,又好像都不是。

但他清楚记得是在哪一刻生出想和她在一起的念头。

那天,他在图书馆自习,中途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就看见了她。

她坐在窗边,穿着一件白衬衫,拿着笔,眼神专注地写着什么,夹在耳后的头发有一小戳垂了下来,身后是被落日余晖映黄的白墙红瓦顶。

那画面和谐得一塌糊涂。

他就这么站在不远处凝视她,周围好像静滞下来,好似置身在空旷的大剧场,只有他和她的头顶打下了一束聚光灯。

这是他们的舞台,只有他和她。

岁月静好,这是一个被用烂俗了的词语,可那一刻,他脑袋里就只有这四个字。

从小到大,他身边从不缺热闹,从不缺繁华,可不知什么时候起,他开始厌烦这种虚假的热闹,就像孤独站立在十字街头,看人影穿梭却没有一个人会为自己停留。

他常常会在一片闹腾中突然安静下来,冷漠地看着周围的人去幻想,冥冥间是否会有一个人和他一样的面貌、一样的寂寞、一样站在黑暗的舞台上等待照亮的光线?

直到遇到阮夏,她的一举一动,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让他感受到他懂自己,也让他相信无论外界多纷乱嘈杂,只要她在,他就能心安和踏实。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更何况,她还二者兼得。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算是解释了小陆同学为啥动情

其实,对于小陆这样的人来说,找到一个懂自己的才是人生幸事

灵魂伴侣比普通情爱更让人沉醉

ps

全文写完了的,基本就是在修一些小细节。不出意外,都是每天12点更新。

谢谢大家的支持。让我又燃起了写文的欲望

第41章

那天之后, 阮夏开始尝试做一个“平常”女友。

她会和室友们一样,在不见面的时间给他打电话,会在电话里问他备赛进展,也会聊一聊今天干了什么, 甚至会报菜名一样把中饭和晚饭都报一遍。

她也开始学着主动麻烦他, 约饭、偶尔让他接自己、顺路帮她带个凉皮之类。当然, 也尝试去照顾他,比如帮他签到,替他打饭, 又或买水果酸奶时给他也准备一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