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男配的自我修养(快穿)(151)

作者:轻云上 阅读记录

时砚躬身行礼:“大人稍等。”

随后从地上捡起几个土豆,拿到井边冲洗干净,置于木盆中, 端过来给知州瞧。

知州也不是个不通农事的,首先问的当然是安全问题:“能吃吗?”

其实之前村长太激动了,竟然直接将东西往嘴里塞,这要是真的有毒,村长说不定早就凉了。

只能说,时砚这半年给村人的印象太深厚,所有人都下意识的相信时砚说的每一句话。

村正为难,他总不能说:小人吃了两口,现在还活蹦乱跳的,应该能吃吧?

时砚主动开口道:“可以,亦菜亦粮,能饱腹,含有大量淀粉。”

说着,从袖中掏出一本册子,递给知州:“大人请看,这是学生这些日子查阅整理的资料,本朝《开国年记》曾言,太、祖皇帝在平定天下后,曾下令让出海的

商人寻找一种植物,名曰土豆。

太、祖曾言,此乃至宝,若我大荣得此至宝,天下百姓人人都能吃饱饭,何愁天下不太平?

这种植物如婴儿拳头大小,色如黄土,内里或洁白如云,或微微泛黄,可煮之食用,产量极高。

但不久后,沿海发生战乱,大规模的战争持续了三年,于是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学生偶然间见到此物时,隐约觉得眼熟,后来回家查阅资料后,怀疑眼前之物就是太、祖皇帝曾下令寻找的土豆。

于是摸索着种植下去,后面有学生写的种植日记 ,何时浇水,何时施肥,雨水过多,太阳暴晒会如何,学生都一一记录在册,还请大人指正。”

知州也是个博学多才之人,被时砚这么一提醒,瞬间想起史书记载,开国年间,确实发生过这么一件事,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一般人看过那段史书也就忘了。

知州大喜,拿着土豆回忆《开国年记》中的内容,一一对比,仔细打量,越看越觉得眼前之物,就是太、祖皇帝曾经下令寻找的宝物。

内心的激动谁也无法体会。

时砚看知州仿佛陷入某种奇怪的思绪中不可自拔,于是主动像知州大人提议:“大人,《开国年记》中曾言,土豆产量极高,中等田地每亩能产五十石至八十石粮食,精耕细作,土壤肥沃的上等田,则每亩能产一百三十石左右的粮食。

眼下学生正让人帮忙挖土豆,等挖出来咱们量一量,前后对比一番,也好更加确定学生的推测是不是正确的。”

在汉朝,一斤大约等于两百五十八克,一石大致重三十一公斤。三国时期,一石大约重六十公斤。

而本朝的计量方式与前朝都不同,一石换算六十斤。平常的亩产量三千斤,就是五十石。

知州被时砚这一提醒,瞬间醒过神来,将微微颤抖的手收进袖口,不动声色的抚平用力过猛捏皱的纸页,平缓呼吸,面上沉稳的吩咐身后跟来的仆从:“去,帮着一起挖!”

村长犹犹豫豫的跳出来,战战兢兢的告诉知州:“大人,差爷们平时没做过农活儿,怕是下手没了轻重,将好好的粮食给糟蹋了。

不若交给村里的大家伙儿来吧,都是

常年伺候惯了庄稼的,有经验。”

知州一想村长说的十分有理:“那就有劳老伯了!”

村长受宠若惊,朝向院门外,张口就点了几个平日种地的好把式:“王二牛,张老三,李麻子,李老四……你们几人速去家中拿上铲子铁锹,来帮李相公挖土豆,快去快回!别让大人久等了!”

说完门外就发出一阵响动,村长直接跳到地里,帮着和尚几人一起挖。

他老人家算是看出来了,这个李秀才不愧是读书人,想法多,他们这些庄稼人种地,哪儿来这么多弯弯绕。

偏李秀才种个地,都能扯出开国皇帝,还搞个什么种植日记,让知州大人刮目相看。

啧,说不得这李秀才得了知州大人的青眼,他们村子也能跟着沾光呢!

别的不说,就是这土豆种子,他们桃花村不得先巴拉点儿到自己碗里?

村长想的十分通透,村里其他人自然也有这种心思,因此看向时砚的眼神更加热切了,像是能把人给烧个洞似的。

过分炙热的眼神,让知州大人带来的几名护卫紧张不已,手紧紧地握在刀把上,手背青筋暴起,生怕这些不理智的村民突然冲上来,伤了知州大人。

倒是当事人双方非常淡定。

整个桃花村种地的好把式都下地后,时砚房前屋后种植的四百多株土豆很快就被挖出来堆在院子里,堆成一个高高的小山,看的人眼热不已。

杨府丞早就让人找来了计量工具,不用别人提醒,就亲自撸起袖子,带着人称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