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身白月光转正了(357)

作者:霍妮 阅读记录

整个京城百姓,全都兴致勃勃地掐指头算日子,想要见证一场盛大的婚礼。这由皇子迎亲的,可是京城独一份。

怀安这边也是过了个开开心心有热热闹闹的新年。

大年初一,全家祭祖。面对着保存完好的祠堂,所有人都倍感庆幸。

元瑾汐更是感慨万千。

这一年的经历堪称跌宕起伏,几乎是每走一步,都如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京城、并州、江州、怀安,每一处都有危险,都面临过生死危机,但好在每一次她都挺了过来,如同遇到齐宣之前的那些年。

这一年她经受过绑架、刺杀,也经历了快乐,感动;找回了兄长,也遇到了恩人。最重要的,她与齐宣互通了情意,知道自己不是一腔情愿,甚至她与他在十几年前,就曾有过相依为命的缘分。

如今她终于是好好地站在祠堂里面,可以自豪满满地面对母亲的牌位,笑中带泪地说上一句,“娘,我回来了。”

回顾这一年,有遗憾有感动,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这样的一年她都挺过来了,未来的日子就算有再大的困难,她也不怕。

元晋安也同样五味杂陈,看着祖宗排位,看着自己亡妻的牌位,只觉有许多话想说,却又都说不出口。

祭祖过后,就是各家各户的拜年、串门。

虽然女儿家不好抛头露面,但是每当有各家夫人来访时,元晋安就让女儿跟着金氏出面,让她提前适应这样的氛围。金氏也明白这是孩子他大伯为了以后做准备,是以无论有什么事都带着元瑾汐。

而这一年元家也是大出风头,无论是一门两举人,还是皇帝的下旨嘉奖,都让元家成为了怀安城中最有名的人家。

因此,这一年的应酬也是格外的多,格外的复杂与频繁。就连曾经因为许文秀的娘家,也备了重礼前来与女儿相认。

待到这个年节过去,元瑾汐只觉得自己快散了架,比以往在夏府时过年还要累。

“这个年终于是过完了。”元瑾汐毫无形象地躺在床上,发出一声由衷地感慨。

“京城中那些世家大族,每年都要这么折腾上一两回甚至是两三回,姑娘这是第一次上手,累是自然的。以后熟练了,就不会这么累了。”韵秋道。

“还好有你时时提点于我。果然人站的角度不同,想的事情就不同。往年我也跟着夏雪鸢应酬过,感受完全不一样。”

这一次她确实是学了不少东西,也有点明白齐宣坚持把韵秋留在她身边的意思。

想到齐宣,她的心思又不自觉地飘向京城,也不知道齐宣临走时说一定能说服太后,让皇帝赐婚的事情能不能办到。

随后她又想到,这个人真是无赖,先是大张旗鼓地提亲,然后才拍拍屁股走人,万一不成,她岂不是到当老姑娘了?

不过老姑娘也好,除了齐宣她也真的不想再嫁别人。

就这样胡思乱想地过了正月,患得患失地过了二月,到了三月初时,终于听到了从江阳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是圣旨已下,迎亲队伍已经进入江州境内。

随后整个元家都忙碌起来,怀安百姓也是翘首以盼,想看看这京城来的迎亲队伍是什么模样。

按大梁的规矩,即将成亲的男女是不能见面的,因此这次来的肯定不会是齐宣,而是别的什么人。对于这个元瑾汐倒没什么期待,反正不是严陵就是平越,逃不出这两个人。

于是,当她在宣旨太监的身后看到已经长高了一头有余的齐文时,不由目瞪口呆。

一朝太子来迎亲?齐宣在京城到底干了什么?

旨意宣读完毕后,众人入正厅叙话,齐文这才道:“我还不是太子啦,册封大典定在了明年的九月份,因为司天鉴的人说最近三年,就那一天最适合册封。这那之后我才是太子。”

对于册封大典要在一年后,他其实是很开心的,毕竟册封之后就是一国储君,肯定不能像现在这样轻松。

“哦对了,”他挥手命人送上一个锦盒,“这是我皇祖母特意给你的,是她最爱的玉镯,戴了将近四十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赏赐,都在礼单上了。”

元瑾汐有些不敢相信地接过,回想着自己上次在宫中见到太后的样子,总觉得这个反差也太大了些。

不管怎么样,赐婚的圣旨已下,太后给了贴身的物件,未来的准太子也作为正使前来迎亲,她这个颖王妃算是板上钉钉了。

这一次,跟随她进京的不只有父亲元晋安,还有元家所有人。一来大家都没出过江州,想要去京城看看。二来,也是为了在成亲之时给元瑾汐撑撑场面,让人知道她可不是孤身嫁过去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