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太子侍寝的她逃了+番外(197)
“退亲只是权宜之计,也只是试探之为。咱们的人也上折子附和这折子的提议,且看后面皇上如何。”
杨柏泉听到此处才松了口气。
“只是试探就好,可莫要真的退亲!老臣真是好不容易才说动了魏阁老!”
赵凛闻言,端起酒盅小抿了一口。
笑而不语。
风小了些,夜的凉意漫了上来。
杨柏泉没敢再多吃酒,再好吃的酒也得有好的场合才能吃得香甜。
两人又商议了几句便离了亭子,走下假山杨柏泉告辞赵凛。
赵凛眉眼舒展,叫了小棉子送杨柏泉回去。
小棉子替杨柏泉打着灯。
灯影在地上晃来晃去,杨柏泉边走边回味着。
回味的当然不是酒,而是方才太子的言语神态。
他越回味越觉得不太对,怎么老有一种上了当的感觉呢?
是不是吃了酒,多想了?
… …
杨柏泉翌日一早便去安排那退亲试探的事情。
赵凛不用亲自出手,昨晚睡了个好觉,第二天却见程玉酌眼下发黑,不用想也知道她睡不安稳。
他暗叹她这胆量,是得好好练练了。
他没点破,叫了小棉子煮两个蛋来,又叫了程玉酌,“看你眼下黑成什么样子了,回头剥了鸡蛋敷敷眼。”
程玉酌应了,要下去寻鸡蛋,赵凛却说就在他书房,“你今日就陪我看折子吧。”
程玉酌要说不合适,赵凛已经把她拉了过来。
“你又不是不识字,先将这几本分一分,就按照六部,若是弹劾的折子单挑出来,但若要是吵来吵去的,就扔到一边去。”
程玉酌就这么被安排了个差事。
她见赵凛埋在折子的山海里,实在没忍心拒绝,便按照他说的分了起来。
程玉酌头一次做这活计,必得看得仔细才行。
她一本一本翻着瞧着,时而皱眉,时而不解,时而又因折子上的话面露笑意,时而跟着叹两口气。
赵凛在旁分了心,多瞧了她几眼,一不留神一天过去了,手里的折子倒是没看几本。
赵凛暗觉好笑。
天色晚了下来,赵凛眼中却亮了许多,见她还在一旁认真做着活,他特特翻了翻她分的几摞,还真就有模有样没什么差错。
赵凛只觉甜丝丝的,替她拢起耳边一缕碎发。
程玉酌这才抬头看了他一眼,“太子爷忙完了?”
赵凛歪着脑袋反问,“怎么?还不许人家歇一歇了?程姑姑可真是狠心,自己不嫌累,也不许旁人休息呢!”
程玉酌又被他暗说了一通,她已经快习惯他故意说她了。
她不想搭理他,他却偏偏挤上了她的绣墩,“站累了,分我些坐一坐。”
程玉酌讶然。
他明明刚从自己的凳子上站起来!
赵凛耍着无赖非要跟她挤,还搂着她的腰不许她跑开。
一只绣墩就那么大,两人就这么紧紧贴着。
程玉酌被他弄得脸红心跳。
正这时,外面突然传来急切的脚步声,然后急急一声通报。
“太子爷,杨大人到了!”
话音一落,脚步声已经到了书房门口。
程玉酌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地速度站到了一旁。
赵凛正挤着她,她一闪,他差点摔倒。
“咳!”赵凛尴尬地扶着桌子站了起来。
杨柏泉已经进门了,没留意赵凛的尴尬和程玉酌的紧张,直接道:
“殿下,老臣刚从京城回来,江南的官员和书生联名上书,让皇上不要再为厌真生大动干戈,皇上今日因这事,可发了火了!”
赵凛眼皮一跳,“先生具体说来!”
杨柏泉说江南等地因为严查厌真生和那《祸乱野史》,书局书肆全都关了,今岁还有八月秋闱,书生们被搅得无法安稳读书,这便联名上了书,请朝廷罢手,不能因为一个厌真生,搅了整个江南的学风。
“这话倒也不错。”赵凛不由道。
程玉酌上了茶过来,杨柏泉喝了一口。
“老臣也觉得没错的,但皇上却不这般想!那江南书生也是不该,提什么文字狱的事情!说四年前与十三年前,江南都曾因文字狱折损了不少读书人,这般再发展下去,又要大兴文字狱了!”
程玉酌握着茶托的手颤了一颤。
十三年前的那场文字狱,她的父亲程谦就被牵连丧命,随后程家姐弟散落天涯。
赵凛听到杨柏泉的话,不由向程玉酌看了过去。
她紧绷着脸,手下紧紧攥着茶托,看得赵凛心疼了一时。
可他有心想练她一番,只能忍着心疼仍让她在旁听着。
可赵凛没料到,杨柏泉接着又喝了口茶,说道。
“皇上发了大火,说满天下的读书人都没江南的书生金贵!非要继续查,说不定此人就藏在江南书生里面!还说文字狱又如何?都是那些人咎由自取!凡是因着文字狱下了牢定了罪的,永远也别想翻身!谁都不要为这些人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