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太子侍寝的她逃了+番外(187)
赵凛简直如喝了蜜一样,瞬间朗声笑起来了。
“我的阿娴点头了!”
程玉酌耳朵和脸腾地一下全都热了起来。
他这么大声,还要昭告世人吗?
… …
*
袁家二话不说地放走了程姝和孩子,甚至答应以后不和盈盈相认都可以。
袁家落魄对盈盈来说不是好事,不相认或许不是坏事。
永兴伯被削了爵位贬为庶人,世子袁白彦流放五年。
袁白彦被抓的时候竟要舍家逃窜,可惜被当着满济南城的面,五花大绑押了回来。
满城指指点点,袁白彦脸色青紫。
他见到太子,又见到站在太子身边的程玉酌时,还不肯死心地不停朝她打眼色。
赵凛冷笑,“她已经为你留了条命,不然,孤早就灭了你满门。”
袁白彦怔住,却见太子转头,用轻柔到不能更轻柔地声音,同程玉酌说了一句话。
“阿娴,还是你心太软了,日后随我回宫,可不能这样。”
袁白彦倒抽冷气,见程玉酌低了头,而太子抬手拉住她的手,牵着她转身离去了。
袁白彦脑中轰轰作响。
忽的想起自己从前说过的那句话。
“就算程玉酌做了太子妃,程小琴也不可能扶正!”
袁白彦脑中大乱,呼吸不上来,只看着太子赵凛拉着程玉酌离去的背影眼睛刺痛。
袁白彦几乎晕倒,怎么被拉下去的,都不知道了… …
*
袁家只留了部分祖产,程姝走得那天,一根珠钗都没有带走,将从前袁白彦为她偷偷置办的田产塞到了伯夫人手里。
伯夫人看着全然不懂事的盈盈,眼泪流个不停。
她将田产地契掖进了盈盈怀里。
“袁家什么都给不了盈盈,这些给她以后当嫁妆吧!到底是袁家的血脉!”
程姝和伯夫人都流了泪,盈盈还不懂事,只是见祖母和姨娘都流了眼泪,伸手给她们擦眼泪,“祖母不哭,姨娘不哭。”
伯夫人没忍住,最后抱了盈盈在怀里,“去吧!去吧!”
… …
袁家被抄产那天,韩平宇带兵突进深山,抓到了镇国公。
镇国公被俘恨声大骂韩平宇恩将仇报。
韩平宇面无表情地说,“不止如此,待我回家,还要带了我娘去太子处请罪。”
他说到做到,快马回了济南就绑了自己的母亲去太子处请罪。
满城哗然。
归宁侯韩平宇可是最孝顺的人
。
老夏氏不住地打他骂他,将他打得满脸血痕,韩平宇一动不动,一闪不闪。
他只跪在太子院外。
程玉酌都看不下去了。
赵凛没有去瞧一眼,只是幽幽说了句,“老夏氏倒是保了她儿子,韩平宇也保了他娘。”
韩平宇到底是立了大功,归宁侯府没有被查抄。
归宁侯老夫人被送往寺庙剃度修行,赵凛调了韩平宇到京城当差。
消息出来,朝野一片议论。
太子功过分明,求贤若渴,令群臣一片赞颂。
明察秋毫,明君所为。
那个他们不熟悉甚至有些不认可的太子,渐渐从水雾中走了出来,周身遍布金光。
待到南巡大驾快要进京的时候,关于太子战襄王的话本子都已传了出来。
赵凛没有刻意宣扬,也没有刻意压制,静观事态发展。
赵凛让替身替他巡游,自己带了程玉酌一路微服走走停停。
两人难得有闲暇也有闲心,一个不急躁,一个不沉闷,颇过了几天合拍的日子。
赵凛被冯效几个议论,“太子爷每日合不拢嘴!”
而程玉酌却常常闹得脸红。
只是到了涿州,两人却在一茶馆,见有人在传一本叫做《祸乱野史》的话本子。
这本子不太能见得人,因此只在私下里传来传去,这书虽说写的不是当朝事,可处处对准了本朝,甚至连襄王之乱也这般迅速地写了进去。
赵凛大感兴趣,让人买了一本来看。
程玉酌跟在他身旁也瞧了两页,这一瞧可不得了,书中襄王形象诸多美化,竟然仁善慈悲为民做主,俨然是仁康太子和先太子的化身,而他造反被逼无奈,是被皇帝迫害不得而为之。
换言之,此书竟然意指皇帝嫉恨襄王迫害与他,才导致那位仁善的襄王造反!
程玉酌不敢再看,赵凛也合上了此书。
茶馆的人还在叽叽喳喳地低声议论。
两人不由地对了个眼神,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怪异。
赵凛立即返回了南巡大驾,准备着人调查,并同杨柏泉问询此事。
只是赵凛带着程玉酌刚到了太子南巡落脚的行宫,李敢便一脸为难地上前通报。
“太子爷,魏阁老府上魏姑娘求见。”
赵凛和程玉酌闻言皆是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