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猎豹与鹦鹉(6)

作者:徐老板家的小飒 阅读记录

我们能够读的东西很多,书、人、社会,生活,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读懂自己。很多大公司繁琐和复杂的体系让人望而却步,不过使我也从中学到人只有把管理自己,做到像公司管理员工一样严谨,才能够真正读自己,懂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很多人会使用日报,周报,月报来进行工作总结。大部分人对此都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一种负担和无用功。其实并非如此。在

第一章中,我们讲到了计划和目标,即我们的期望。而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工作报表,正是我们做到的。只有把期望值和做到的工作相结合,才能开始阅读自己。只有美好的理想和完美的计划,却没有执行力和自控力,一切都是空想。因此,我们才需要时刻总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把完成的,和期望的进行对比,以此来激励我们作出更为严谨和可行的计划,并推动其实施,期待实现后便是更为重要的经验总结。在用心规划、不断总结、努力实施、认真修订计划、反复总结经验的循环中,人才能够不断成长。否则,用到和学到的知识,都只是经过而已。

第5章 第四章 声音

梭罗把书称为written language(书写语言),也就是说,读书的前提是认识文字,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书的局限性——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才能够读书,包括我们在上文提到的,拥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学者才能够通过研究一手材料,即非自身母语的原著进行学习。从这一点上来看,声音却有着与之不同的特性。听的能力,排斥先天性缺陷,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学习语言的条件,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听到的权利。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来源于自然,一种则为人造,人造的声音主要包括我们熟知的音乐。从音乐和图书的传播方式来看,很多音乐不需要歌词翻译,也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歌词,听者已经能够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得到其传递的情感。而书写语言,需要翻译和二次创作,才能够把信息有效传递给读者。音乐,将信息的接收者放在更为平等的地位,相较图书,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性。这也是纸质图书在新时代遭遇冰封,而网络付费音乐越来越被人所接受的其中一个原因。

声音不仅包括音乐,她更多的,包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大雨倾盆时的哗啦声,小雨滴答时的淅沥声;雨鞋踩在柏油路面的泥泞声,脚踩在雪堆里的咯吱声;喧哗热闹的汽笛声,僻静山谷里的流水声;兵荒马乱时的马蹄声,由远及近的他的脚步声;闭上眼睛,你能听到这个世界吗,你听到的世界是什么。小区路口的街面上传来大货车驶来的声音,速度不快,路过红绿灯的时候速度好像减缓下来。许是突然变了路灯,许是司机碰见到了一条横穿马路的小狗。大货车驶去,路面渐渐安静了,只是偶尔传来几声汽笛声,路上行人来来去去的声音,和汽车呼啸而过的声音相比,细小而微弱。如人的生命,亦如人的情感。驶到车站的公交车开始报站,等了许久的乘客如释重负地走上公交车,远处还有一个追车的慌忙少年。又听到熙攘声,和大力的关门上。或许,有一群学生正经过这条街,背着书包,说说笑笑,把书包甩到天上,后面跟着想把他们“抓”回家的家长。这是我听到的世界,也是我想到的世界。这些零散的声音,构成了平日里普通的画面。但是,我用听,不用看。双眼带给我们的确定性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声音的想象空间。正如我们听一首歌曲时,每个人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不同的,这便是想象空间。声音给人的,巨大的想象空间是她的第二个特点。

当我们非常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或许能分辨出他的脚步声,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走路方式不同,走路的速度不同,平时穿的鞋的材质不同等,所以他们一齐制造出的声音也有细微的差别。这种独特性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模仿,但无法在长时间内保持一致。比如每个人的声线不同,A可以模仿B的声音来进行演唱,相似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却无法持续使用B的声音,并与之达到百分之百的重合。自然界的每一种声音都有她的个性和特质,夜莺的哭泣,百灵鸟的歌声;流水的潺潺,空谷的回响;夏日的雷鸣,秋日的劲风;每一种都可以被模仿,却无法取代。音乐家的风格可以被无数人模仿学习,但属于他的成功却无法复制。声音的魅力和神秘在于,无论是自然的声音,还是人造的声音,她的独特性都可以被暂时性的模仿,却无法被永久性的复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