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猎豹与鹦鹉(11)

作者:徐老板家的小飒 阅读记录

第11章 第十章 道德与法律

梭罗说,人类是有良心的动物。因而指明了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即人类拥有是非观以及羞耻心。道德则是在人类是非观和羞耻心存在的基础上构成的,由人类社会一致认同的一把标尺。儒家所提倡的礼乐制度,事实上就是一套早期的社会行为规范,其定义了社会制度,明确了社会阶级,规定了伦理纲常和道德规范,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因而礼崩乐坏被用来形容社会秩序紊乱,伦理道德文化日渐沦丧,世风日下的现象。后来,通过社会实践,人们渐渐发现,只有这把标尺的存在是不够的,往往有很多人愿意冒着突破标尺的风险,来追求个人的利益,对社会中的其它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人类社会需要另一种手段来维持和守护这把标尺,于是,法律诞生了。法律规定了有意或无意突破标尺的人,应该受到的不同程度的惩罚,对人们产生了一定的威慑力,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法律是我们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工具,且建立在道德标准的基础之上。

法律作为一种工具,需要执行者,且这一执行者具有单一性。自古以来,法律总是和某一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是任何人都拥有执行它的权利。所谓“单一性”,即执行法律的人应该属于同一机构或相同身份的人。这和上述我们关于法律的来源的探讨是密不可分的,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如果法律的执行者不具有单一性,则这一工具不具有权威性,从而无法达到人类创造它的初衷。但是,与执法者的单一性随之而来的矛盾是:第一,我们必须保护违反者,在其接受正式的法律裁决之前;第二,我们必须接受一部分违法者,并没有受到与之犯罪内容对应的惩罚;第三,执法者具有不稳定性。这三种矛盾对社会带来的损失,和对法律本身权威的伤害都不容小觑。正如一些电影所拍摄的那样,为了保护违反者堂堂正正地接受法律制裁,善良的执法者被无情地杀害;为了将逃脱法律制裁的暴徒绳之以法,孤独的受害者家属举起了自己的锄头;执法者官官相护,肮脏的证据摆在面前却无法触碰。

这些矛盾让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话题,道德。为了让社会更好地运行道德规范,我们创造了法律,但是在法律的执行中,道德的边缘被不断试探。道德和法律相互作用的同时,道德的底线被一次又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由矛盾带来的牺牲在所难免,它不断帮助我们完善法律制度,提高道德的底线,增强人的是非观和羞耻心。当作为主体的道德,和作为工具的法律到达和谐的一致后,法律即使不复存在,人们依旧能够遵循道德,在稳定的社会坏境下发展。当然,这只是一个绝对理想的状态。但我们不能因为无法达到这一种状态,而提前放弃法律执行者的单一性,以及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从犯罪的前提分析,违法者分为两种,一种是知法犯法,一种是无知犯法,从情理上来说,后者轻于前者;从本质上而言,两者相同,无论是哪一种违法行为,实际上都是由违反者的私欲造成的。这就是我们在

第一章中提到的,控制自己欲望的重要性。私欲引发了犯罪想法,犯罪想法引导了犯罪实施。犯罪实施分为有计划和无计划的两种,无计划的犯罪实施被我们称为“冲动型犯罪”,这一类犯罪在侦破的阶段较为简单;另一种有计划的犯罪,在一部分情况下属于“高智商犯罪”,这一类犯罪在侦破的阶段难度较大,甚至在十年,二十年间都无法找到证据起诉违法者。对于没有精神障碍的违法者而言,即使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在一定程度上都承受着道德的谴责。因此有些违法者在经历了多年的逃亡生活后,依旧选择了自首。法律和道德具有一致性,他们都是为了明确人类社会的底线,确保社会稳定而存在的。

第12章 第十一章 夏天

京城在一秒入夏后,整个城市都飘散着狂躁和不安的气息,让人们感到疲惫和无力,对生活,对自己,对生死。林燕妮离世。她被金庸评价为“现代最好的散文女作家”,很多人都看过她那篇《我可以呼风唤雨》;很多人也都听说过“一见杨过误终身”的评价,却不知道出自她之手。林燕妮说,我经历过真正的繁华时代。那是不是最好的时代,我不知道,但是我想,那是娱乐圈最好的时代。那时候的香港虽然有跟拍、翻垃圾桶的狗仔,却也有真正的闪耀着的人们。他们真诚,有才华,对音乐和表演充满热情;他们优雅,有品位,没有千篇一律的美丽;他们努力,有毅力,没有背景也可以自己拼出一片天地。如今的娱乐圈这样的人依旧存在,然而他们面临的是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不断暴涨的新兴力量,狂热的粉丝和无孔不入的媒体,快速的信息流和多样的传播媒介,不受控制的网络空间和恶意谩骂的键盘侠。娱乐圈风光不在,良莠不齐,时代改变了处在其中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初心,和在炎热的环境中保持耐心一样困难。但佛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风动和幡动都是假象,其实只有心动。所有一切的根源在于心动。无论是在环境下改变自己,还是在天气的影响下惴惴不安,都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在变化,我们自己有改变的趋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