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见(14)
。
蒋攸宁回到办公室时,于燕正在打字。
她没用桌子,一只脚踩着凳子的横杠,勾着腿顶住电脑,两只手则飞快地敲着键盘,时不时地扶一下眼镜架,看上去十分专注。
蒋攸宁想起胡先锋跟他说的,那位于记者会来住院部了解老师的工作环境和日常状态,院办就给她开了绿色通道。他本来还觉得这记者挺真诚,但现在不无疑惑——她的了解需要守在医院这么久?而她似乎对老师的研究成果并不感兴趣,而是一直在问很多无关的问题。
于燕正在梳理刚才的大纲,面前突然多了张纸条。
纸上是好看的行楷,运笔干净有力。
她抬头,看见不知何时出现的蒋攸宁:“这是……”
“你不是要查吗?”
“哦,”她忙接过,心想,原来医生不是只会写病历本上的天书。
“你可以坐那。”蒋攸宁指了下里间。
“没事。”于燕换了只脚,连上医院的公用WiFi开始上网,蒋攸宁则继续修改论文。过了会儿,他起身倒水,见她不知从哪儿变出来一盒小零食,一边盯着屏幕,一边心不在焉地往嘴里送。
于燕察觉有道视线落在自己身上,抬头和他四目相对,心虚道:“打扰到你了?”
“没有。”
于燕默默把纸盒盖上。
在工作时进食是她想改但改不掉的陋习,尤其是思路梗住或是遇到麻烦时,她找不到其他解压的方法。好比现在,她翻看了几篇关于这个病症的论文,明显感觉隔行如隔山,很多篇从摘要部分就超出了她的认知水平。
她看着那些专业术语和各种数据、缩写,感觉脑子里有座活火山在蓄势待发。
“蒋医生。”
“?”
她见他在揉眉心,想是看电脑看累了:“我能请教你几个问题吗?”
“你问。”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能治愈吗?”
“嗯。”
“我看资料,它是条件致病菌,通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如CD4细胞计数低下的HIV感染者……李晓玲有艾滋病?”
“没有。”
“那她有没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她看了眼屏幕,“癌症及糖尿病?”
“没有,常见于不代表只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也可能感染。”
“可这种概率很小。”
“是很小,但她从遥省过来。”
于燕疑惑:“你的意思是她可能接触过竹鼠?”
“……什么?”蒋攸宁没听清。
两个人隔得太远,于燕摘下眼镜,合上笔记本,走过去重复了一遍。
蒋攸宁回答:“她自己说没有。她爸妈常年不在家,也不了解情况。”
于燕好奇:“难道你在排除了艾滋及其他基础疾病后,仅仅因为她是遥省人,就确诊了她是马尔尼非篮状菌感染?”
“最初只是猜测。确诊是在入院48小时后,当中做了很多检查。”
“检查很贵吧。”
“因为多,所以加起来不便宜。”
于燕想,大概就是这些检查先把李晓玲一家吓住了。她坐到蒋攸宁旁边的空位上,他却开始敲打键盘。
“……”
“问完了?”
“还没有。”于燕想到他明天休息,只好厚着脸皮抓住机会。蒋攸宁把确诊后的治疗过程简单说了遍,又告诉她病菌的培养要七到十四天,检验科也是最近才找到关键性证据。
“但你的治疗不是找到证据后才开始的。”
“嗯,抗真菌治疗进行得比较早。”
“这样做符合规定吗?会不会有风险?”于燕试探道,“我听说你和戴医生吵过架。”
他转头:“听谁说的。”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他意见不合。而期间李晓玲病情恶化住进MICU,这和你们的争吵有关系吗?”
“如果你说的吵架是我和老师的探讨,我不知道你具体指的是哪次。”
“你们对她的病情进行的关键探讨是哪次?”
他依旧思考了会儿:“应该是关于两性霉素B的使用。因为它有很大的毒副作用,而我一开始就主张静滴,老师认为我的做法比较冒险,所以没有达成一致。”
“后来呢?”
“他同意了。”
“为什么?”
“因为李晓玲的肺部感染已经很严重,病菌甚至开始啃噬她的肾脏和皮肤,而两性霉素B口服和肌肉注射用药后的吸收效果差,且不稳定。静脉给药后在体内也不容易扩散进入体腔及脑脊液中。”蒋攸宁略微皱眉,找到小刘论文中一个明显的逻辑错误,做了具体的批注。
于燕不敢出声,等他做完了,才听他开口:“相比之下,静脉滴注后血中浓度能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例如静脉滴注1毫克每升,血中浓度可达0.3到3.5毫克每升,24小时后仍可达0.03到0.6毫克每升,血浆蛋白结合率也比其他方式要高,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