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陈规(377)
陶固无动于衷“我不过是说实话,是,这本不该是我说的,可是我还是要说,自打我为官以来,王爷的事我就听过不少,有勇有谋,功绩累累,先帝在位时,每每提起你,先帝都是何等欣慰,赞不绝口,可是为何,大梁现在要沦为这样?”
梁帷没有阻止他说,陶固接着道“君主乃是提个国家的领头人,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影响这老百姓,可是这些年,我看到什么?修身齐家治国,他做到什么,我不想多做评论。今日来找永王也不过是表明我的立场,我做官这么多年了,人生也过去了一大半,我不想糊里糊涂的将这一辈子过完,一直一来,我都想为百姓做点什么,这是当初我做官的初衷,我出身贫寒,又无双亲,我只想做个明白人,不想当个糊涂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我相信永王这些日子里,也定是想清楚了些什么,所以我才来找你,所谓良臣择主而事,我不过是想做自己的选择罢了。”
陶固今日找梁帷,似乎只是想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所以话说完了,他也该走了。“我就先告辞了,至于我说的话,王爷也不必怀疑,但是王爷怎么想,我也干涉不了,若是王爷觉得我大逆不道,那么大可把我抓起来,反正这混沌之中我也呆腻了,刚好让我清净一些。至于陈府的事,我不过是想和王爷示个好,顺手罢了,再者,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反而药堂给庆阳城带来不少好处,起码老百姓没钱也能去看病治病,就凭这一点,看不下去,我也会帮,王爷就不必记挂着,告辞。”
说完就不管梁帷怎么想,便离开了。
281 对着干
陶固离开后,梁帷在那坐了许久,陶固这人,这么多年,他还是很了解的,陶固所说的话,他也信,他当初撮合陶煦和梁芷,也就是考虑以后,。
只是当真如陶固所说的,陶固怎么会着急着这么快的来投靠自己?这好像不是陶固的风格,但是他和陈墨乃至陈府又确实没什么关系,若要说他帮着陈墨,倒是却是于冉先说话,于冉这个人倒是没什么怀疑的,上次傅长乐的事,就看的出来了,那陶固到底是怎么想的。
梁帷一坐坐了半个多时辰,或许他不该这么看陶固,也许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权势名利的,但是不论怎么说,陶固站在他这一边,对他来说都是极大的好处,因为陶固外朝中的影响力,将来会成为一大支柱,有陶固支持,这样他也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反观陶固,回家之后,该吃吃,该喝喝,这几日平安药堂的大夫来了,说是梁芷肚子里的孩子很健康,什么都好,这他就没什么可操心的了,陶煦外出办事,他要不把儿媳妇照顾周到了,儿子回来他怎么交代,再说这可是陶家的第一个孩子,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
次日朝堂之上,梁暄一如既往,朝中的事,他也不多管,而曾瑁南还上心些,时不时提出一些不着调的建议,当然,在外人看来不着调,可实际上他不过是给自己多找几条出路,以后谁知道会是什么样。
曾瑁南说澄江常年闹水灾,让皇上减去税收,减轻老百姓负担。众人就奇怪了,澄江?距离庆阳多远啊,那个地方基本没人关注,一个是那里离蕲州近,皇上不过问,臣子们自然就不过问,再者一个,就是澄江那地方并没有什么可关注的,毫不起眼,又没有什么特色。所以曾瑁南提起这话还真是稀奇了,难得曾瑁南会对百姓这么上心。
当然陶固就不是这么想了,曾瑁南想让皇帝免去澄江的税收,哪里是为了什么减轻百姓负担,曾瑁南不就欺负他们不知道澄江是个什么情况嘛!曾瑁南能忽悠别人,还能忽悠到他?当然如果在他没接触陈墨之前,还是有可能的。
陶固当然不会让曾瑁南得逞了,还真是想得美,他倒是想好养老了,可陶固既然受了石老的委托,那就得替陈墨把好关,当然最近平安药堂的招牌大夫跑得那么勤,事情不办妥他也不好意思不是,不过,怎么反驳呢?怎么又是天灾?就不能找个像样点的借口吗?
“曾将军这话说得可真?什么事啊,得想好了再说,我多句嘴,笑话这种事,闹一次就够了,曾将军,你说是吧?”陶固看似是提醒曾瑁南,实则嘲讽他,当然,陶固也只是诈一下他,挖个坑等曾瑁南跳。
陶固一边说一边斜眼看曾瑁南的表情,曾瑁南先是看着地面,眉头皱了一下,然后才抬头看陶固。陶固挑挑眉,这还真诈着他了。
陶固穷追不舍,“曾将军,情况可属实?若是情况属实自然是要支持的,我也觉得若是天灾,自然要减轻百姓的负担,可若要是当地官员谎报,只为谋财谋利,那就必须要严惩。曾将军,你说是吧?”曾瑁南看看陶固,陶固一副准备好的样子,似乎就等曾瑁南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