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墨守陈规(356)

作者:朝晨 阅读记录

雨水混着血水在往地势低的地方流,巷子里,青色的石板远远看去,颜色更深了一些,陈墨的裙角多了点点血迹,依然举着伞,淡定自如的走出巷子,这条巷子很冷清,之所以冷清,是因为这里正是邵冲的府邸大门正对着的巷子,而陈墨之所以喜欢从这走,是因为这清净。

曾瑁南的事,陈墨没有那么幼稚的认为,她那样威胁他一下,曾瑁南就会罢手,她只是想减少些麻烦而已,至于以后,面对梁帷,曾瑁南和梁暄都是站在一边的,所有的问题对于曾瑁南就不是问题了,而是水深火热。时间,所以陈墨需要点时间,等路线顺了,江南稳定了,把季云调回来,这个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毕竟这种事情季云会比她处理得更圆滑些,而且过不了多久,曾瑁南还有时间顾及自己?

朝堂之上最近也是风声鹤唳,皇上明里暗里都在逼着梁帷,而梁帷只怕会提早动手,而导致这样的原因,是因为辽国。梁策当初去鹿恩是压制周边小国暴乱,而这些小国之所以暴乱,是因为有辽国指使,就梁国和辽国的事,谁都看得出来那是辽国在报复,梁策驻守鹿恩,一直以来,情况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好转,只能一味地压制,当然这是梁策的说辞。

可是前几天,忽然有传来了个消息,对于梁国来说是好消息,可是对于梁暄来说不是。鹿恩周边几个小国被辽国收复了,其实本来就是辽国的领土。辽国不仅收复几个小国,而且还撤除了对鹿恩周边的军队。这是好事啊,梁国不是一直在为这事头疼吗?现在不是解决了吗?

可是对于梁暄就不是好事了,因为这件事情本来是辽国与梁国的事,但是辽国那边并没有什么消息,忽然就撤了军队,而梁暄暗中得了消息,孟炀去找过梁策,之后便撤兵了,这才是梁暄最担心的,难道梁策是想联合辽国对付自己吗?不然为何之前一直针对自己,一下子就示好了呢?再说就算是示好,很明显是冲着梁策的。

梁暄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他之前想从孟炀手里讨点好,没想到反被孟炀摆了一道,他和孟炀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如果孟炀联合梁策给自己下黑手,再加上朝中局势,对他很不利啊,毕竟自己曾经也想着联合孟炟给孟炀使绊子呢,孟炀这个人,很记仇。

综合梁帷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梁暄更是慌张,梁帷只怕压不住了,这么多年,梁暄一直害怕事情败露,当年那些皇子公主,他都没敢留在这皇城之中,除了梁帷梁策和梁琪,该杀的都杀了,该派遣的都派遣了,唯独梁帷,他始终拿梁帷没有办法,梁帷的功绩有目共睹,他没有借口。

可也是正因如此,梁帷才有了今天,才有机会反击他,所以当年的梁帷要是一步错就步步错,可是梁帷很聪明,他懂得舍取,梁暄才有了今日这般难堪。

确实如陈墨所料,梁暄开始对梁帷各种阻拦,曾瑁南也时常往宫里跑,陈墨的事情他也只能放一边。孟炀撤兵是陈墨的主意,目的就是要让梁暄提早逼着梁帷动手,其实梁帷争是会去争,可是他害怕输了,会背一个造反的名头,是,他手中是有遗旨,可是对错永远只有胜利的人才有资格评判,如果他输了……可是陈墨等不了,梁帷有顾忌,她的大仇何时能报?褚修,还在等她呢……

陈墨人坐家中,看似清闲潇洒,而朝堂之上的一举一动却都看在眼睛里,很好,朝堂上争执越大,曾瑁南隔死就越来越近了,这一战不管梁帷是胜还是败,曾瑁南必须死,这是一定的。

这个档口上,看似陈墨只是跟梁帷合作,并不干涉,实际陈墨不仅关注朝堂,而且还推波助澜。当然她还得防着曾瑁南,虽然去了一趟将军府,曾瑁南收敛了一些,起码不会明着来,而且他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但是他和陈墨的梁子,结下了就不死不休。

265 石老的托付

那次刺杀过后,曾瑁南就一直忙着朝堂上的事,当然背地里还是时不时的想着对付陈墨,偶尔在皇帝耳边吹吹风,暗示皇帝庆阳的陈府和梁帷是站在一边的,但也只是吹吹风提醒皇上,多的不好说,因为陈墨的警告不是没有意义。可是梁暄这会更头疼的是朝中的事,对于曾瑁南说的,他并没有太多心思去顾虑,只是让曾瑁南自己看着办。

如今这道遗旨在不在梁帷手里,梁暄已经没有精力去多想了,因为不管在与不在,梁帷都会有造反的可能,而梁暄很明白,事情对错,都是由胜利的人说了算,所以就算没有这道遗旨,梁帷造反也会给自己找借口的,所以梁暄更担心的是该怎么办,直到现在他才发现,自己无人可用,无计可施,他甚至不明白,这么多年他到底做错了什么才会导致今日的局面。

上一篇:霖熙传 下一篇:半世繁华半生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