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公主走向权力巅峰(216)

作者:倾虞白 阅读记录

西戎进犯,滁州民乱,宗室不忿,世家傲慢,群臣不驯,废帝余孽除之不尽,这桩桩件件,虽是人祸,何尝又不似是天意呢?

薛昌韫本来之前就自己闲的没事儿的时候“参禅”,把自己给绕进去了——说什么“冥冥中自有天注定,非人力所能及也”,什么“天命难违,回望来路,倍觉人事之渺小”······

他登基后,堪称是举步维艰,遇到了一桩又一桩的难事,真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

如今,旁人质疑,他表面上自然不会漏出什么来,但这些质疑却像一个个细小的尖刺扎在心中——薛昌韫自己内心深处何尝不惶恐呢?

“难道···真的是因为这皇位是朕夺来的吗?难道朕,真的不是天命所归吗?”

——同样的,文太后一介深宫妇道人家,知晓的内情比他只多不少,只会比他更惶恐、更胆虚。

所以与其说,这襁褓中的女婴季温澜真能起什么决定性的作用,去对抗心怀各异的群臣,倒不如说她的出现,安定了薛昌韫、徐妙言,和文太后自己的心。

他们安定下来、稳下来了,再运用得当,也能堵住天下的悠悠众口。

——但薛雯却以为,最主要的目的却恰恰被众人忽略——更重要的是,用这小小的一件事,把马祖昌给抬起来了······

但愿这对配合默契的君臣,能够得一个善终吧···薛雯很快就看到了平静冰面下蕴藏的暗涌——天下人怎么能够更信更敬马天师,而非一国之君薛昌韫呢?

她有心事,难免就有些懈怠,抱着季温澜没有那么稳了,文太后心疼地够呛,连忙打了一个岔,让人把季温澜给抱走了。

又问她道:“对了,哀家还没有顾得上问你,你和沈三郎···如今是怎么个说法啊?”

薛雯微露笑意,倒不是那种甜蜜娇怯的笑,文太后见她端庄得体,以为她一开口又会是冠冕堂皇的敷衍呢,心里不由便有些失望。

谁知她却很痛快地道:“回娘娘,这次回来便想着把事情办了呢,也正好给您添一添喜气。”

文太后足足愣了有一息的时间才反应过来,回过神后连忙喜悦道:“好好好!这可真是喜事,有蓁娘为哀家添喜,哀家定能福寿绵长呢,呵呵呵呵。”

又有些多余地添了一句,道:“是该如此,虽说沈泰安办了些多余的事,其实与元麒也并不相干的,都过了这许多年了,你也该顺气了。”

薛雯听了却是明显笑意一淡,文太后见状连忙掩住嘴巴,玩笑道:“哎呦,看来哀家说错了话了···你瞧瞧,果然是年纪大了,老糊涂了都——好孩子,可别跟我这老太婆认真计较。”

到底是太后娘娘,又是对薛雯一直很不错的长辈,薛雯也不是仗着自己的功劳就轻狂不知礼的人,连忙做处惶恐的样子道:“娘娘!这是个什么话?雯可不敢领!”

想了想,不欲留一个疙瘩在这里,就又更详细地解释道:“只是想起了旁的事···娘娘您评评理,雯难道是那等小家子气不讲道理、一味刁蛮的人吗?耽误了沈大将军这么多年,并不只是为其父的几句言语不当——娘娘可还记得,沈将军是如何去的西南?”

文太后闻言露出沉思之态,想了想,恍然道:“哀家记得那时候······呀!难不成是你们两个有了矛盾了?”

第116章 支招 文太后用上了一个“真是”的……

文太后用上了一个“真是”的问句。

——当初小人作祟鼓动风波,再加上那时这两个人之间的相处的确也是耐人寻味,不少人都相信了“是薛雯不满沈尧浪荡不成气候,将人逼去了西南”的这个说法。

可是,文太后可是一个字儿都没有信的——薛雯就站在她的面前,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何必用耳朵听?自可以用眼睛去看。

她哪里是会在乎自己未来的驸马有多少成就,有多么风光的人呢?

反正除非谋朝篡位,再风光也风光不过她自己了······

文太后自己揣摩出来了一套“真相”,笃信了很多年,实际上比老少两个董氏闹出来的那个流言还要离谱——

文太后是彻底搞错了前后顺序了,还以为是沈泰安为了儿子和沈家的前途安排沈三去西南在前,而薛雯闹脾气,不搭理沈尧在后呢。

——那不就是舍不得沈元麒吗?

结果过了这么多年,薛雯才暗示她不是···文太后立刻就被勾起了十二分的好奇心来了。

薛雯也无意卖关子,只是当初与沈元麒决裂的原由不能为外人道,她便说得粗略隐晦了些,没说任何具体的事情,只说她那时候年少,心智不坚,平添许多的愁绪烦恼,找沈元麒诉苦想得些安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