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醍醐(13)
袁醍醐依照崔湃的模样,吸了一口麦杆,“啊~”
“会烫。”
崔湃慢了一拍。
“……”
袁醍醐侧过脸,用手对着舌尖轻轻扇了扇,对上前关心的侍女示意无妨。
“没有吃过烧梨?”崔湃浅笑,似乎是在讥笑她蠢笨。
袁醍醐觉得被刺了一下,像她这样锦衣玉食长大的,根本不稀奇梨子好不好。
“庶民之食,偶尔尝尝新鲜就罢了,我家的果园异域蔬果甚多,制作的花样也多。”
珍奇异果我都随便吃,哪里轮的上什么梨子,你懂不懂行啊?
“中郎将倒是很不同,居然爱食市场上惯常得见的梨子。”
我看你也是个没有什么品味的糙汉罢了。
“嗯。”
崔湃点头,坦然承认,看向袁醍醐,“尝尝口感如何?”
袁醍醐没想到崔湃这个人这么无所谓,顿时觉得说下去也无趣了,因为有之前烫嘴的经验,这次她对着麦杆只轻轻吸了一下。
梨肉已软,但薄皮则没有丝毫破裂,经炭火煨过的大谷梨果肉化渣,入口即溶,不仅清甜还多了一股熟透的香醇,于凉薄的雨天里,温暖肺腑,食得几口浑身暖意融融。
“好吃吗?”崔湃问她。
袁醍醐颇为惊喜的连连点头,“好吃呢!”
崔湃盯着她,没有接话,嘴角挂着笑。
好吃呢,在打谁的脸?
“……”
袁醍醐故作镇定,忽略不见,慢慢吸了几口,转移话题。
“普通的梨子在中郎将的手中立刻化腐朽为神奇了呢。”
画风突变,毕竟吃人嘴短不是,找个台阶让两人都好下台。
阿水的内心忍不住鼓掌,这贵女的口才怕是能将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
“中郎将怎么会烧梨子的?”
袁醍醐边吸着大谷梨,边打量小炉子。
工具很简单嘛,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回了家里让女侍也学来。
崔湃将吸完的梨子残骸放在一边,阿水递上擦巾,崔湃慢腾腾清理双手,不经意说道:“圣人尤爱食烧梨,时常于勤政殿偏室亲手烧梨分与诸公,议政时共食。”
所以,刚才在说谁没有品味?
“……”
袁醍醐微笑以对。
————
饮子铺外一阵响动,袁家的随从立刻站起身。
只见一个高鼻深目的胡人男子骑着骆驼,在大雨中停在饮子铺外,下了骆驼系好缰绳,脱下油衣,径自跨入饮子铺。
“老何,来一碗蔗浆。”
普一说完,胡人抬头一看,骤然发现今天的状况不对,小小的铺子里坐满了人,起身站立的几个壮汉都用一副排斥的表情看着自己。
“呃,可以进来吗?”
老何为难的看看胡人,又看看崔湃和袁醍醐这一桌,不知如何是好。
听口气,那胡人想必也是老何的熟客。
崔湃看向胡人说道:“都是老何的客人,你我皆为避雨,但进无妨。”
中郎将都同意了,袁家的随从只好坐回座位。
三张小矮桌,只有袁醍醐对面的位子还空着。
胡人淋了雨,浑身哆嗦着上前坐下,眉开眼笑,“多谢郎君,郎君真是大善人。”
胡人很聪明,在座之人中眼前的郎君讲话最有份量。
袁醍醐看了眼门外大雨,再看了眼胡人身上的湿衣,也没多说什么。
老何为胡人送上蔗浆,胡人咕噜咕噜大口喝着,喝完一抹嘴巴,“美!”
性情倒是豪爽。
那胡人看清对面端坐的胡服少女,心下只叹道好一个俏丽的小美人。
“连珠角鹿纹织锦!”
胡人认出袁醍醐胡袍上的纹样。
“这纹样来自康国,近一两年才由粟特人带到长安,女郎好品味。”
不仅有品位,还非富即贵。
袁醍醐最爱听人家吹捧,对胡人的态度立刻热络了几分,她问道:“郎君从何处来到长安?”
胡人回答:“女郎可知道吐火罗?”
袁醍醐拍手,将皮货铺高昌店主的话复述了一遍,“当然知道!吐火罗于葱岭以西五百里,独产一种生于雪峰之巅的珍惜豹子。”
胡人捋着卷曲的胡须,在唐土只要一提起自己的家乡,都会开心异常,他道:“吐火罗正是我的家乡,那里不仅有雪豹,还产良驹。”
“西域诸国皆产良驹,吐火罗又有何不同。”
袁醍醐觉得良驹并不算特别。
“吐火罗的良驹确与其他不同,不是日行千里的战马,而是独成一类。”
“那还有哪种良驹?”
吐火罗人笑答:“吐火罗的良驹数百年前从西方的大食引种,通晓人性,聪明敏捷,可是会跳舞的。”
“是蹀马吧。”
崔湃一口答出,让吐火罗人大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