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杨枝甘露(260)

作者:李一平 阅读记录

“有鸡肉和粉蒸肉,您要哪种?”

“粉蒸肉。到武汉得天天吃粉蒸肉,老子先适应一下。”

刘红瞥一眼那个大嗓门的男人。不认识。这口音也不是省城的。

“给我来份鸡肉的吧。”

喝水、吃饭、去洗手间,然后把头顶的阅读灯关掉。能睡一会儿是一会儿,下了飞机还不知道会怎么忙碌呢。

一会儿的功夫,机舱里的阅读灯次第关掉了,遮阳板也拉下了。带着口罩的医护人员,不约而同地抓紧时间开始睡觉。容教授也和她们一样。

但此时的省院,惯例进行的初二大查房刚刚结束,所有人都在讨论。

“听说调拨给武汉的口罩发私立医院了,那医院就没接诊新冠肺炎的患者……”

但更多的人想问问谢逊和潘志,能保证咱们医护人员的口罩供应吗?

*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初一这天的上午。

卫健委通知各医院院长去开会,会议内容只有一个:派医疗队援鄂。下午集合完毕,明天上午出发。

谢逊开会回来,立即召集省院领导开会。参加会议的只有他谢逊、两个书记、三个副院长、再加上一个院长助理。

谢逊神情严肃,开门见山地说:“我相信你们都有各自的同学在武汉,能了解到武汉的现况。卫健委要派医疗队支援武汉。说是各医院自愿报名,但每家医院也都分配了指标。”

刘红立即接道:“谢师兄,以我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患者首先是肺部的病变,然后是各脏器相继出现问题。去的人必须得能顶人用。我带队。援鄂的医护人员,我想得以ICU、感染、呼吸、还有肾内科等科室的主治医师为骨干,护士也得是主管护师以上。如果自愿报名不足,我和杨毅找各科室的主任和党员谈话。”

“这时候是得党员冲锋在前。”谢逊微微点头,他认可刘红的提议。但他跟着就提醒刘红说:“防护服的问题,上面说暂时得我们自己先各自解决。随后会调配物质保证援鄂医护人员的供给。安全起见,我想去武汉的同志最少得背一周的替换量。”

王院长就问潘志:“老潘,咱们省院现在有多少防护服?有没有一周的替换量?一天至少要按两套准备。最好三套。”

“两套没问题。三套肯定不够。咱们家里还得留一部分。”潘志哗啦啦地翻手里的物质储备表,然后调出相应的数据给所有人传看。

“是不能都带走的。医院得像SARS时那样开辟特殊病区。不然发生院内感染,会祸害了更多的人。”

“对,是得辟出特别病区,像SARS时期那么严防死守。”王院长是呼吸内科的主任。他对刘红带队有不同意见。“谢院长、刘书记,要不还是我带队去武汉吧。”

另一位肿瘤内科出身的张院长说:“我去最合适。援鄂不能耽误了咱们本院的医疗工作。”

说心里话,张院长离开两月,省院的医疗工作基本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但刘红说:“目前都是对症治疗,王院长,张院长,以你俩的技术实力,谁带队都可能完成日常工作。但我是书记,这时候需要我先带队去,给报名的医护人员竖立榜样。”

谢逊沉吟一下说:“也许需要第二梯队。”

王院长就说:“那我做替补领队。”

张院长也很积极要求做替补。

潘志等谢逊撂下电话,说:“我跟耗材那些供应商再联系一下,争取再进一些防护耗材。”

杨毅终于开口了,他说:“我孙叔昨天帮着联系到一个厂家,是给大厂做代加工生产的。因为生产量小,暂时没被统计进去。他们有委托生产的全套手续。产品质量有认证,是合格的。但目前只能给我们提供500套防护服。医用口罩可以给十万个。这是全部库存了。”

“立即拉回来。”谢逊有点儿小激动。他对杨毅说:“你去跟他们谈,如果能保证质量,让他们办个自己的品牌,我们医院以后全从他们那儿进货。条件是他们生产的防护服和口罩等,得全部供给我们医院。”

“我去试试。他们既往是接到委托合同才开工,我估计原材料的库存量也不会很多。”

潘志积极请缨:“我陪杨书记一起去好了。”

“也行。你分管这摊工作的。”但谢逊跟着严肃起来,沉着脸说:“只许成,不许败!”

“是啊,潘院长,杨书记,我们这么多人的安全就都交给你们俩了。”

但是,谢逊到现在还没收到潘志和杨毅的电话。

*

甘露和杨蓉躺在一张大床上,俩人谁都没睡着。微弱的光线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闺房。

容教授早在夏天从广州回来后,就把女儿的房间做了调整。原来1米2的单人床,换成高箱双人床,一个两米宽的、到顶的趟门大衣柜替代了原来的三开门衣柜,也换了两个够深的床头柜。反正是杨蓉和甘露一人一半的空间,怎么用都够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