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镜(破案)(201)
她问的当然不是黎原,白阳会仇恨的目标是世家大族,会员又主要集中在京城,这十年来每个世家子弟几乎从小都会被教导要远离和白阳会有关的人。但李非他们常年在外,而朝廷对白阳会的信息很多是封锁的,他们不一定知道。
楚伯哼哼:“一群读书读傻的人,建了个什么鬼读书会。信奉天地自由教化,主张人人自治自洽,幻想世界大同。他们反对先帝,说先帝穷兵黩武,过于集权,还仇恨世家,认为世家大族掌握了太多资源,给这世道带来不公。好多年前,我来京城做买卖,见过他们当街集会,不过是群空谈理想的书呆子——真有意思,读书人反对武力,可偏偏又投毒毒死人。”
白阳会曾经是太宗朝最大的文人组织,吸引了,或者说是诓骗了诸多寒门子弟加入,打着书社诗社的幌子经常搞洗脑集会,三天两头编出新的口号和打油诗!
不得不说,太宗晚年其实还是挺宽柔的,不想为难这些读书人。但耐不住他们作死,好好的日子不过,制造善乐坊案,事后还大喇喇到处吹说要除尽世家权贵,要辅佐无为而治的贤明君主。
什么谋万民福祉、万世清平,还写成传单满大街发!
不是做大事而是“作大死”。
这些虽然是很古早的事,黎原那时才几岁,但因太轰动,一直仍有议论,因道:“纯粹是诡辩。我听过白阳会不少事,他们总是阴谋论世家,活在自己的想象里。说我爷爷故意打了败仗是为拥兵自重——无聊。还有一年瘟疫,他们又说是朝廷秘密在河里下药导致,目的是把那些年老体弱的病死,把粮食节省下来供给军队。而朝廷又联系药商抬高药价,从中牟利赚军饷。——这不是幻想症是什么呢。”
何止是幼稚愚蠢,简直就是可笑的一群人。但偏偏古往今来,阴谋论都很有信众。甚至这个信众还包括了废太子。
殷莫愁:“当年善乐坊案后,太宗皇帝震怒,崔纯刚到大理寺上任,先帝命他彻查,我暗中协助。我们最后几乎摧毁了白阳会所有的据点——原来大名鼎鼎的白阳会教主是个落第书生,见我带兵来抓他,吓得换不择路,跳了河,溺水了,当场殉节。
至于抵抗的,就地处决,逮捕了上千人,大理寺、刑部联合审了半年,个个教徒都知道他们白阳会有个大护法,制造了善乐坊案,但就是不知道他是谁。
我和崔纯计划再从其他方面调查一段时间,就不信没人知道养蜂人。但后面发生了措手不及的事,调查养蜂人的事彻底中断……”
李非若有所悟:“是……因为废太子吗?”
殷莫愁:“那是比善乐坊案更要命的事——我们只负责调查养蜂人,刑部那边在审问过程中发现白阳会的档案。这些读书人什么都爱写下来。其中一份记载着他们通过东宫幕僚向太子献言,说太宗和□□皇帝一样,其实只是选个温敦的太子爷当作磨刀石,真正属意的储君人选另有其人……”
人心一旦有了猜忌和怀疑,阴谋论就是浇灌那朵毒花的绝佳雨露。
东宫幕僚都是寒门出身,太子被包围在这种环境里,除非他的心像太宗或者殷莫愁那样是铁打的,否则再坚强都挡不住天天吹的耳旁风。
当真一个润物细无声,杀人了无痕。
没多久,禁军在东宫地库搜出了千余套甲胄和刀枪。
后面的血雨腥风,殷怀亲自处理,没让少年的殷莫愁参与。
殷莫愁:“值得一提的是,当父帅派人逮捕几个东宫属官时,这些人全部服毒自尽。当然也是死于蜂毒。”
所以那个传说中的大护法——养蜂人藏这么多年都没出现,在白阳会全军覆没时、在他们所支持的太子爷倒台时,都没有现身,虽然他并没有力挽狂澜的本领,但对于一个狂热门徒,不应该。
反倒是废太子倒台后,他还出力灭口,简直有点“落井下石”的意味。
怎么现在忽然又出现了?是为谁而来?
复仇吗,还是另有所图。
总难不成,他蛰伏这么多年是要凭借一己投毒之力重建白阳会?
李非蹲下,又低头闻了闻地上的蜂巢,然后沉默。
“怎么了?”殷莫愁问。
两个人的默契已经到了一个表情就能懂的地步,李非的那对凤眼盯着蜂巢,什么话都没说,看上去像愣神,但殷莫愁却知道他一定有发现。
“调味料的香味。”李非说。
殷莫愁:“那可是厨房。”
厨房里有调味料的味道不是很正常吗?
“这不是属于霖铃阁的调味料,”李非抽抽鼻子,“天竺人从植物中提取,再混合多种香料,集合酸辣甜咸,十分开胃,可以说是天竺最具特色的酱料,当地人家家必备,几乎可拌各种肉类和米饭,吃完口齿留香,经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