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的秘密(90)
此时的齐贝,正专注吃饭,完全没发现身旁的人那深不可测的笑容。
第二天,走了一个小时的路程,到了杨小军的学校。
即使张铭宇已经做好了准备,当看到学校的时候,他还是被眼前的所谓的学校惊讶到了,操场是只有四五平方的泥土地,泥土中央高高垒起的土堆上插着木桩,木桩上飘扬着红色的五星红旗,红旗上贴了好几块不同深度的红色补丁,不远处有一颗树,树枝被修剪,最高处挂着一个竹筐,后来他们才知道,树是篮球架,筐是球篮。面前唯一的一间木房,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颜色灰土,木墙脱落了好几块,寒风穿堂过,的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板凳是课桌,木桩是凳子,唯一一张像样的课桌是老师的。
操场上站着七八个学生,包括杨小军。几声钟响,同学们迅速站好了队伍,然后从屋后走过来一位身空中山装的老人,他手里提着一个铁罗。看到张铭宇和齐贝,他只是愣了一下,就将目光投向了规规矩矩站着的学生们。
两个年纪稍大的男孩出了队伍,站在国旗边,他们看着提着铁罗的老人。
老人将铁罗背在身后,“预备,起……”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听到熟悉歌词和蹩脚的普通话,张铭宇也严正了身形,齐贝从没有经历过,当看到张铭宇一本正经的看着红旗,她也望着红旗,听着歌声与红旗并驱……
一切结束,孩子们跑进了教室。
老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再看张铭宇和齐贝一眼,而是转过身,朝着教室走去。
“魏老师。”张铭宇上前一步。
老人转过身,他眼里平淡无波,佝偻着背静静地看着张铭宇,身上的衣服已经泛白胸前还有几点油渍。
“这里就您一个老师吗?”
老人依旧看着张铭宇,不答话。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嗯了一声。
“您现在要上课吧!什么时候能有空?”
“中午,”老人说完就踱步进了教室,留下一道有些佝偻的背影。
很快,教室传来老人洪亮的声音和朗朗读书声就从那些窟窿里传了出来。
中午的时候,老人走出教室,他在一张破布搭就的帐篷内生了火。
一开始,无论张铭宇问什么,老人都是爱搭不理,后来才知道,在他们之前有很多人来过,他们来的时候送了一些物资,然后让他们拿着拍照,说什么会和社会呼吁大家关注大山里的儿童。一开始,他们都是非常感激和感动的,只是这些年,除了偶尔来一批人,送一些东西,拍拍照,说些好听的话,然后再无音讯,他们也从一开始的感动,到后来的无动于衷。孩子们每天吃的,都是老人用微薄的工资翻山越岭背回来的。
“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能帮就帮吧,”老人道。
粥熬好了,老人语重心长的对张铭宇道,“当学校成为最为破烂的场所,这个民族就没有救了。”
张铭宇不敢相信,他每年都会投资高校,也资助了许多的学生,美其名曰,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抚育新一代的人才,可是他没想到,在偏远的山区,居然会有如此不像学校的学校。被埋没在深山的他们要如何努力才能赶上一出生就浸泡在学识中的人才。
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
第68章
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孩子们在操场上开始排队,各两人抬着一条板凳,也就是平时的课桌。
或许是因为要放学了,大家异常的兴奋。
可是放学为什么还要带着板凳呢?
就在张铭宇和齐贝奇怪的时候,老师让已经自觉站好队的学生沿着一条小路走,带头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男孩。
“这是去哪里?”张铭宇问。
老师佝偻个背,双手背在身后,他转过身带着神秘的口吻道,“看电影去。”
“看电影?”张铭惊奇,这里山大沟深、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居然还有电影院。
走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孩子们开始快步跑,生怕赶不上开场似的。
然后老师也跟着跑。
张铭宇看了一眼齐贝“我们也跑?”说完,他莞尔一笑,伸出手掌。
午后的阳光洒在他光洁的脸庞,穿透额头的碎发映照在那一双墨黑的眸子中,秋日的阳光那么灿烂,却不及那一个笑容,以至于后来很多年,齐贝想起这一刻都觉得鲜花盛开,遍地芳香。
手心相触的刹那,温柔的就像握住了整个世界,他的手心很温暖,炽热的让人忘记了此刻的寒凉,齐贝轻轻勾起唇角。
十几个人等在马路边一块被修葺的空旷石板地上,看起来是早已经准备好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