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男主不可自拔(119)
要说她能得到太后金口留在宫中,自然也是有她自己的手段。
楚鸾模样姣好,性格乖巧,接人待物亦是温柔端庄,在刘太后这样的长辈眼里算得上是无可挑剔。
然而天子心之所向的淑妃……
刘太后想到玉鸾时,便不由地叹气。
此女身世拿不出手,看着没什么坏心,但风波不断,难免会拖累天子。
自己身为太后要尽责指点玉鸾,却是应当的。
一来也是避免她日后身在高位却不懂规矩,二来也是忧心不压一压她,唯恐日后令她风头盖过了未来皇后,难免冲撞。
加上楚鸾也为这位相识的阿姊殷殷求情,只说旁的妃嫔都来侍疾,只有阿姊落下,难免落人口舌。
她虽不是后宫妃嫔,却愿意关怀对方,更显心胸。
待玉鸾来时,刘太后只管板起脸来,冷待着她。
若要指点之处,自有她跟前熟知宫规的虞姑姑开口相告。
楚鸾见玉鸾过来,只一副毫无芥蒂的模样,对玉鸾柔柔道:“我在太后宫中这些天日日侍奉,阿姊若有不懂之处大可以问我。”
玉鸾瞥她一眼,看不出脸上的情绪。
一旁虞姑姑走上前道:“太后病中,诸位妃嫔皆来一一探望,太后赏每人一对玉镯,唯独淑妃没有,也是主上曾与太后提及过淑妃,太后这才召见,万望淑妃此番能够体贴太后与主上的用心才是。”
这位虞姑姑在刘太后身边的时日最长,且每每都是肃面严辞,一看便极难亲近。
偏偏她提及楚鸾时,神色又明显软和几分,温声说道:“惠贞郡主一举一动皆为世家礼仪风范,望淑妃多多学习,也好令主子们安心。”
这般敲打下来,玉鸾自然只有应承的道理。
半日光景下来,玉鸾因午休不足略显无精打采,但到底还是将该尽的礼数一一尽到位,捧盂奉水,递巾传帕,直至刘太后午睡歇下。
虞姑姑虽对她举止暗暗满意,但又觉实在不符合自己对她的祸水印象。
玉鸾在东间停歇下来抄写了一段般若波罗密心经,而楚鸾则在西间既不来招她,也不来惹她,安分得实在有些反常。
直到申时初刻,刘太后怏怏从梦中咳醒。
虞姑姑将玉鸾客观点评了一般,刘太后道:“照你这么说,她其实没作什么妖?”
虞姑姑目露迟疑,似乎还有些不信,“老奴倒不相信她能是个这么安分守己的人,太后瞧着吧,今天还没结束呢……”
待刘太后一剂晚膳前需服用的药备好之后,但见楚鸾的贴身侍女端着一只黑釉瓷碗递给玉鸾。
玉鸾心说自己服侍完这碗汤药之后,便也该告退才是。
只是当那药碗传递于她手中之时,玉鸾指尖便陡然传来一阵剧烈无比的刺烫疼痛。
她来不及控制,手指却趋利避害条件反射地离开了碗,令那碗汤药一个不慎便翻洒在地上。
玉鸾指尖通红,抬眸却看见楚鸾眼底一抹飞闪而过的得逞。
对方这一整日不来招惹,为得就是这一刻要她毫无防备。
虞姑姑看着那珍稀异常的汤药被泼洒,脑子嗡嗡作响,心中道了一句“果不其然”。
指望这祸水不闹幺蛾子出来,才真真是做梦。
她脸色难看至极,忍无可忍道:“淑妃这是何苦!”
玉鸾倒是想直接说这药并非侍女口中已经“凉好了”的汤药。
但那汤已洒地毫无证据,百般辩解反而叫自己丢了先机。
她索性快步走到刘太后榻前敛衽跪下,将那双烫得通红的手指露出,随即认错:“妾罪该万死,未能护得汤药平安。”
刘太后不似虞姑姑那般急躁易怒,她原本也是不豫,但见玉鸾那双白皙手指通红,手背上竟很快生出了一个水泡……
刘太后曾是两朝皇后,自然也是见过大风大浪,和各色阴损伎俩。
这时她灵台陡然清灵几分,那“凉透了”的汤药何以令对方手指如此惨状?
楚鸾身后侍女却温声道:“幸而我家郡主细心入微,料到淑妃身娇体贵,难免会有不妥之处,便让太医加了些分量,倒也不至于叫太后等第二壶药了,只是药凉透了难免影响药性,奴这就去将剩下的汤药加热。”
玉鸾听到这话正要制止对方,却不曾想有个声音比她更快。
“不必了——”
郁琤走进屋来,出现得十分出人意料。
他脸色沉沉地看了一眼跪在榻前的玉鸾,复又吩咐身后内侍:“将剩下‘凉透了’的汤药直接盛来。”
他并非来得及时,而是来时正赶上太后喝药,他不欲影响,这才不惊动旁人在室外稍候片刻。
却不曾想隔着一层碧纱便看到了这么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