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河西去+番外(68)

作者:月七归 阅读记录

沈绪言犹豫了半晌,做了个决定,“这钱我不送!娘也别送,她要是有心为了孩子过日子,就回来,要是没有心,咱也不强求,娘不是总说,这辈子人的命运,老天爷早就定了吗?既然这样,或许就是她们娘仨要离开了,别再强扭了。”

一把钱放在那,沈绪言走了。

可两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狠不下心啊!孙子孙女都是自家流下的骨血。

长琴奶奶只好和沈现平两口,带上长琴,夜里去了亲家那,把钱和粮食都送去了。

回来的路上,长琴不解的问:“奶奶,你为什么总往这边送粮呀,都送过来了,我们就没有吃的了。”

长琴奶奶:“说一句家,很容易,过成一个家,很难,人情世故,百张嘴,百种心,不容易啊。”

这段话,长琴不懂,她以为,她问的问题,奶奶并没有回答,她只担心,过阵子会不会吃不饱,饿肚子。

还好隔日,沈绪文从自个儿家里,提来了粮,可令长琴疑惑的是,奶奶并没有收,还对五叔说:“把粮拿回去,她们娘仨回来,你们四口也不够,开春后就好了。”

“我不拿,放在这儿吃,我年轻,身子骨好,到哪也饿不着,总能弄来吃的。”

“那就放着吧。”那袋粮就这么放下了,但长琴奶奶和沈现平,从未动过,把它放在东屋角落里,找东西盖了盖。

刘翠翠在娘家过得也不舒坦,和自个儿妹妹连吃饭都不在一个桌上,她娘又是个急性子,看不惯就嘴唠叨,因此,从她带着俩娃回了家,也是满地鸡毛。

☆、1974年

长河西去第36章

刘翠翠和刘文静的户口在成亲后,便迁走了,所以娘家那头只有爹娘的工分,加上今年不收,粮食少之又少,一下多了三个人饭碗,分的那点粮,眼看着就要到底。

三个舅和叔婶倒是有送来的,可每家送的粮也就一顿饭,还能顶到几时。

因为粮,马付花越加急躁,每次小升哭闹时,格外心烦。

有次饭时,提及沈家,她当着刘翠翠面直说:“咱把孩子给他送回去!咱给他们养干什么?让他们老两口自己在家,还有他爹可是怪闲!咱受累给他们养,给他送回去!”

“不行,小升和娃跟着我。”

“跟着你,你受累让他们闲着?别整天傻乎乎的,你不把孩子扔给他们,根本拿不住他们。”

刘翠翠当场扔了筷子,“不行!我是他娘,我说不行就不行!我生的!我死里走一遭生下来的,凭什么给她送回去!这是我的孩子!”

“你朝我喊什么?朝你婆婆喊去!快吃饭,你妹妹还没吃呢!吃完让你妹妹来吃,一个个的,反正谁也不见谁?”

小升吓得撇嘴哭,不敢大声,马付花瞪他一眼后,小升更不敢哭了,可又忍不住,哇哇哭起来,“我想找奶奶,我想回家找奶奶……”

“走吧!回去找你奶奶去!”

刘翠翠拉起小升离开饭桌,娘俩谁也没吃饭,自从沈家送来钱和粮食后,她才没怎么提,连带着心情看上去,也好了许多。

过年了,家中亲戚一伙伙来串门,刘文静不出门,刘翠翠也不出门,姐妹俩窝在家里不碰面,可是院儿就这么大,谁能看不见谁?

眼不见心为净,刘翠翠有时也出门逛逛,在左右要好的邻居那走一走,当然,免不了一些邻居和亲戚劝解,“回去吧,不管怎样,为了孩子。”

她也常叹命运不公,为了孩子,谁为了我?

大年三十这天,趁爹抱着娃逗玩的空隙,刘翠翠不想看见刘文静,便出了门,去附近要好的邻居家再串串门。

她们家,只需拐过一条胡同就到,虽然家里那桩丑事,不再自己身上,但她还是有点,害怕碰到乡亲,并非怕碰面,而是怕路过之后,他们的窃窃私语。

这不,一到门口,便看到一伙人结伴同行去别家串门,她立即缩回来躲在大门后,等那些人走了她才出来。

然后,趁着胡同人少,快步朝那户人家走去。

正值年间,每户人家门口,常有送客的村民客气寒暄,胡同里来来往往,都是串门的村民,前面立国爹走来,刘翠翠笑了笑客气点个头。

拐进胡同往里走,还好,这条胡同,暂时没人,只是有人在不远处低声寒暄,多少能听到些声音。

从方向听来,是李大昌家,定是串门的人要走,李大昌他娘又能说,便聊起来了。

都是妇女,聊起来无非是家长里短,再者,但凡这般小声说话,大多没啥好事。

最近村里,除了自己家,没啥可议论的,刘翠翠自然放小了步子,边靠近边留意听,等到了胡同交叉口,见来往没人,索性贴墙站着偷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