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称臣/太傅很忙(114)

作者:楚山咕 阅读记录

许一盏愣了片刻,连忙谢主隆恩,褚景深意兴盎然,想起自己前些日子查到的传闻,又是一叹:“爱卿归去乡野,七尺男儿,却不惜扮成女子掩人耳目,这四年,确实是辛苦爱卿了。”

许一盏:“......”

皇帝眉目严肃,一本正经,好像不是玩笑,也不是反话。

.........这是老天爷逼她在欺君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许一盏不想欺君,尤其是人家不只是君王,还是她心上人的爹。

小太子已经够叛逆了,皇帝当爹这么失败,她实在不忍心再欺骗这位悲情的帝王。

更何况,再不坦白身份,她还怎么娶褚晚龄?

总不能真以三十多岁太傅许轻舟的名义娶十七岁失足太子回贫困梅川耍枪卖艺吧?

许一盏心中一阵天人交战,最终深吸了口气,下定决心,挤出一抹明媚的笑来:“陛下言重了,能为大皖肝脑涂地,是为人臣子的福分,是陛下赏赐的恩泽,是臣毕生求索的理想,是臣九死不悔的宿命——呜呼,陛下圣明,大皖昌盛,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褚景深脸上的笑意归于平静,现出几分犹豫,“许爱卿,刚回华都就涨俸禄,不大合适。”

许一盏默了片刻:“臣不敢有此妄想。”

“爱卿不妨直言。”

“先请陛下赐臣免罪。”

“不赐。”

“......陛下圣明英武,大皖国运昌隆。恕臣不言。”

褚景深坐在龙椅上,面前是引颈就戮的太子太傅。

褚景深登基十数载,见过无数巧言令色左右逢源的佞臣,眼前这个从拜官起就嘴甜机灵的许太傅算是自我定位最清晰的一个。

现在看来也是自我定位最模糊的一个。

合理怀疑,这人脑子时而灵光,时而没光。

但身为帝王,褚景深深谙恩威并施的道理,只是对峙半晌,他便主动退步:“朕准了。”

许一盏这才松一口气,左右张望一阵,确定褚景深和褚晚龄相差不多,都不喜欢在书房留人,方压低了声音,蹑足走上玉陛,临近皇帝时,才屈膝跪下,小声道:“...陛下。”

“爱卿尽管直言。”

许一盏闭眼,心一横:“......臣是女的。”

-

方沅早就备好了茶,但他端着茶盘停在御书房前许久,久到左右宦官都以目视他,他依然不敢推门求见。

他知道这人会回来。

从梅川发来的每一封信,虽远不如寄往东宫的多,但他都会仔细阅读,小心保存,哪怕许一盏半开玩笑地在信末写一句“阅后即焚”,他也绝不可能当真。

每有新的信来,他就随身携带,四下无人时,拿出来细读,那些蛇行也似的字里行间,挥斥的是他心向往之、却不得不与之疏远的一份少年意气。

信来得愈发稀疏,那份少年气便弥足珍贵。

最后的一封信,至今已过了两年。

她写的最后一段话是,“近来变法风头大盛,我斋中的弟子都有意模仿朝中新臣。他们都以为我是许太傅的徒弟,所以没人敢在我眼皮底下模仿‘许太傅’,倒是有人模仿你和顾长淮,小孩子真是有趣,模仿你固执不知变通,得罪无数权贵还不自知,全仰仗顾长淮帮忙,才能侥幸逃过一劫。可惜我却无法告诉他们,这方沅还是个忘恩负义的主儿,当年亏我在馄饨铺前救你狗命,你如今却连信也不回——但听说变法进度时,好怀念以前在东宫的日子,你还是这么能吃吗?”

方沅倒背如流。

那一晚冰冷的锋芒也时常回归他无法安眠的梦里,鲜艳的血在他眼前溅满白衣,昔日谈笑风生的白衣公子只在须臾间,一切音容笑貌都如尘烟尽散。

时间追溯回更早的过去,他戴着面具,将雇佣刺客的文书和银票一起交给黑衣的刺客。

“...杀...太子太傅?”负责对接的欢喜宗人皱皱眉头,隐有几分不满,“你点名要最便宜的刺客,却要杀朝政高官,况且是个武举出身的朝官,要加钱。”

方沅提前服过变换嗓音的药物,这时哑着嗓子问:“最便宜的刺客,成功率是多少?”

“嗤,不足三成。我看你袖里还有不少银票,不如多加点钱,否则要杀太子太傅,寻常刺客不可能做到。”

“......不加。”方沅的声音很哑,面具下的脸却纠结万分,但他最终还是坚定地道,“不加,三成就三成。”

“靠。”欢喜宗人从未见过这么抠门的人,不由得骂了句脏,一边点着银票数目,一边抱怨,“你到底想不想杀?想杀又舍不得钱,不想杀又来雇人...有病。”

方沅默默不语,静等他数完银票,将手一挥:“行,这单接了。成不了可别赖我们手艺差。”

上一篇:真千金的满天星 下一篇:炼狱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