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状元郎是我前夫(71)
姜妙一抬头,伸出手去抓那灯笼下的流苏,没抓着,却有一人从她左肩上伸出一只手来,冰凉的指尖与她的指尖擦过,带起一阵凉意。
那修长的手指一捞,便将那灯笼稳稳地拖在手心。
“啊!”
姜朔兴奋的叫了一声,姜妙松了一口气,转身正欲道谢,喉中话却一噎。
沈之言站在焰火映照出来的冷色华光下,他一身红袍,单手托着那发着暖光的虎头灯笼,他的眸光掠过僵硬的姜妙,看向姜朔,浅浅道:
“殿下,切莫再弄丢了。”
“谢谢哥哥!”
姜朔欣喜的抱过灯笼,扯了扯自家阿姐的袖子,“阿姐,就是这位哥哥送给我的。”
姜妙只觉得浑身无措起来,愣了半天,才干巴巴的说了一句:“谢谢。”
青年没有再看她一眼,长风乍起时,他没有停留,径直从她身边离开。
“阿姐,你怎么了?”
姜妙顿了顿,才道:“灯笼给我。”
姜朔却有些犹豫,他将灯笼往身后一藏,“阿姐,我知道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可是这个灯笼,我真的很喜欢,能不能..”
小小少年困于宫阙多年,平日少有乐趣,今日得了这么一个灯笼,想藏起来也是情有可原。
见他如此坚持,姜妙也只好放弃,缓声道:“以后这个人给的东西,不能要就不要,明白吗?”
虽不知其意,但阿姐发话了,姜朔也只好乖巧的点点头,正此时,十二皇子迈着小短腿跑过来,犹豫着喊了一声:“皇姐姐!”
姜妙站起身来,摸了摸两个娃娃的头,道:“玩去吧。”
姜朔用力的一点头,带着弟弟高兴地跑开。
方才在宴上喝的酒水有些上了头,姜妙撑了撑额头,对身边红叶道:“回府吧。”
红叶有些微愣,“不去皇上那边了么?”
姜妙摇摇头,动身走过廊桥,却在下廊桥的时候被父皇身边的大太监余福拦住。
“六公主,皇上说这焰火结束之后,请您去一趟尚书房。”
这下便暂时出不得宫了,姜妙点点头,在水榭中坐下,一盏茶的功夫后,估摸着父皇应该有了空,便起身去了尚书房。
她前脚刚跨进去,房中二人便都转头向她看来。
瞧见屋内那身红袍,姜妙心中一紧,一只腿滞在外面,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长乐来了?”
晋帝眉头舒展开来,朝她挥手,“来。”
姜妙便只得提腿进去,她刻意不去看屋内那人的目光,只行礼道:“长乐见过父皇。”
晋帝道了声免礼,又向下首那人道:“爱卿,这便是朕的六女长乐,平日最是淘气。”
灯火摇曳下,红袍青年眉目冷清,可在红衣墨发的衬托下,又硬生生显出一丝妖冶气息来。
他勾了勾唇角,只道:“公主性情真率。”
晋帝靠在龙椅上,顿了顿道:“今日在宴上,朕这女儿唐突了爱卿,朕恐你二人生了嫌隙,是以特地叫你二人前来说和说和。”
“圣上多虑了。”
沈之言的声音听不出喜怒,“臣并未放在心上。”
姜妙整个背僵硬着,余光偷偷往上看了一眼,瞧见他冷淡如面对陌生人的模样,才微微放松下来。
与他井水不犯河水,如此也好。
“今日是本宫唐突,还请状元郎莫怪。”
想通之后,姜妙抬眼直视着他,沈之言并未看她,只是不冷不热的道了一声:“自然。”
气氛一时有些凝固,晋帝咳嗽一声,正色道:“当然,此番叫你二人前来,也不止是为了你二人冰释前嫌,还是因为———”
晋帝顿了顿,目光落到姜妙身上,笑道:“朕拟封沈卿为朔儿的太傅,你是朔儿胞姐,以为如何。”
姜妙心中一紧,瞬间抬头脱口道:“不可!”
晋帝一愣,不知她反应为何这般大,沈之言低头看了她一眼,眸中神色幽深。
“为何不可?”
晋帝有些疑问,姜妙一时不知如何解释,总不能说,因为沈之言若做了姜朔的太傅,就意味着她以后需得时时与他见面吧?
她勉强镇定下来,道:“沈状元文曲之质,正是为国分忧之时,父皇何不为他另选合适之职?”
晋帝一愣,看向沈之言,“沈卿以为如何?”
沈之言看向烛光,淡淡道:“但凭圣上做主。”
晋帝便道:“既如此,此事便这么定了,再说,又不是让他一辈子当太傅,以后江山社稷自然有用得着他的时候。”
晋帝态度坚决,姜妙只好将口中的话吞回肚子,心中有些紧张。
他应该不是在想着如何报复自己吧?
“行了,说了这么多,那帮臣子还在外面等着朕呢,朕真是一刻也不能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