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197)
明明太子妃也是刚醒不久,可是得了假期的却只有太孙和皇孙们,皇太子还要勤勤恳恳地给亲爹干活,甚至工作量更多了!
祁元询不服,他爹这样是像个有情有义的好皇帝了,可是他虽然没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但也是个模范太子,对太子妃也是以礼相待,被亲爹的任务这么一压,再被爹妈这么一衬托,还显得他是个渣男似的!
皇后本身体弱,天子想要多陪陪发妻,祁元询是相当能够理解的,可是别看太子妃年轻,平时身体又一贯比皇后好,可是在苏醒之后,太子妃与中毒前大为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东宫众人都是能分辨得出来的。
相处得久了,就算没有爱情也有亲情了,彼此陪伴的日子一天少似一天,皇太子再怎么热爱事业,也没有忙于工作,在太子妃痊愈后变本加厉、连相处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事啊!
所以,祁元询逮住了自己的儿子为他分忧。
皇太孙是皇太子的继承人,那皇帝把任务交给皇太子,皇太子教给皇太孙,有什么问题吗?
还真别说,拉上儿子以后,祁元询的日常事务是轻松了许多。
一个人的工作量分摊到好几个人的头上,自然比单独一个人干活要轻松。
两地叛乱持续了六十余日,两个月后,均被平定,只可惜匪首“天王”、“佛母”等数人俱散入民间不知所终。
在正旦之前,天子还发诏书,“凡大同、山东等境内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师诘问之”,一副连节都不让人好好过的架势。
可是好赖是平定了叛乱了。
后续的工作,依然是祁元询为父分忧,祁允昭为父、祖分忧。
祁元询在这儿像模像样地培养皇太孙呢,正旦开年大朝会上,乾圣帝冷不丁地开口,说要效仿先帝,退位于皇太子。
满朝文武,被这个消息吓得不轻。
当场就呼啦啦跪倒一片,都在告诉天子,圣上您春秋鼎盛,不必着急传位!
虽然没说,但是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完了,圣上被刺激疯了!
第90章 新帝
乾圣帝说要传位于皇太子, 满朝文武的态度都很统一。
这乾圣十三年才开了个头呢,您说要退位就退位啦,这不是吓唬人嘛!
若真的像是先帝那样, 早早放权给太子, 后期又身体有恙, 退位之后安居兴庆宫修养,这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乾圣帝春秋正盛,前段时间生病是皇后与太子妃, 又不是圣上本人,这时候圣上被刺激了,想要传位太子, 若是日后反悔了呢?
到时候,他们是听新帝的, 还是听太上皇的?
皇家的内部事务,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这些大臣做出艰难选择啊!
祁元询是相信老爹说出这番话,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然的话,大过年的,金口玉言的皇帝空口白话吓唬人?丢不丢人!
而且平时也没少见他爹偷懒不干活,让他为父分忧啊!
可是呢,作为皇太子,他更要为众臣做好一个表率,也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做个榜样。
都是皇太子了,皇帝一开口就着急忙慌的谢恩, 就会让人思考, 是不是觊觎皇位已久了。
祁元询相信亲爹和他自己都不会有这样的脑回路, 但是架不住万一后世出了个脑回路别样清奇的主儿呢?
所以, 什么三辞三让之类的礼仪, 是一定要做足了的。
于是乎,在皇帝开口了之后,大朝会上的所有人,都跪下来请圣上“收回成命”。
退朝以后,祁元询的日常仍是照旧,而乾圣帝,则是和皇后说起了他今日说的欲退位于太子的想法。
皇后在天子在朝会上开口之前,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而就算他已经宣之于众了,还不至于派遣什么人专门到后宫来通报给皇后。
皇后本人也不会做出那种监视天子在朝堂之上行动的事,以至于听完天子的话后,皇后都少见的愣住了。
没有人比和天子少年夫妻的皇后更明白天子的心。
懿文太子还在的时候,没有藩王心里敢有篡逆的心思,所有人都对这位太子所代表的正统心服口服。
饶是如此,赵王依然是宗室里赫赫有名的贤王。
这是个不甘平淡的男人,和他的父亲宣武帝比,他对军事方面的热衷还未完全退却。
让这么个闲不住的皇帝,将权力交托给下一代,其实是个很艰难的决定。
就算乾圣帝本人再不爱处理闲杂事务,更好军国大事又怎样?
他完全可以沿袭此前太子监国的模式,效仿他的父亲,皇帝照样是自己当,但是政务先交给皇太子去处置啊!
做出这样的决定,皇后突然有些说不出话来,她知道,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