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161)
天子的责任与义务,短短十六个字,已经尽数道明了。
而储君作为天子预备役,同样要有这样要求自己的觉悟。
有时候,拥有一个对外家不讲人情、也没有什么真爱的皇帝,并不是一件坏事。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个皇帝的真爱靠不靠谱,会不会对他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
既然如此,还不如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和正妻日久生情,不要在感情方面对其妄加影响。
张氏是祁允昭的母亲,祁元询知道,担心地位的,绝对不会是她。
有了看好的外孙妻子人选的是彭城伯夫人,在确定了人选之后来做太子妃工作的还是彭城伯夫人。
祁元询不会当着所有人的面无缘无故给太子妃没脸,但是,再和太子妃好好谈一次,让她近日不要再单独接见命妇了,她应当会理解自己是什么意思。
祁元询打定了主意,面上什么都没有透露。
皇长孙祁允昭最近只觉得奇怪。
当初搬回钟祥宫后,他便是一直跟着父亲在前殿住的。
只有每日用膳的时候,他才有空和母亲、兄弟们一道吃饭。
父亲并不是每顿饭都在,有时候午膳的时候事务繁忙,便在文华殿用了。
最近倒是顿顿饭都不落,次次都回来一起吃。
要说父母感情有更进一步的征兆,祁允昭是没见到,母妃也并不是十分欢喜的样子,甚至于见到父亲这样风雨无阻地参加家宴,还有些尴尬,这些他都能感觉得出来。
可是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祁允昭想不明白,然而在宫廷中生长的智慧——即使他是受到万千宠爱的皇长孙,也并不代表他被宠成了一个只会肆意妄为的孩子——告诉他,不要深究。
彭城伯夫人妄图影响皇长孙妃的人选,并且导致了之后太子、太子妃的短暂冷战,祁元询并不打算让外人知道。
可是,他不说,太子妃和张家不说,不代表光幕不会找事啊!
这天中午,照例一家人用午膳的时候,光幕更新了。
“……仁宗张皇后,永城人也,其母彭城伯夫人,曾见孙氏女于主簿官舍,奇之。会永乐八年,太宗谓皇太孙长,当择配。彭城夫人称孙氏女贤……诏选妃,以司天奏故,竟册立胡氏,而以孙氏为之嫔。彭城夫人每为张皇后唧唧……”——《圣朝彤史拾遗记》
“宣庙素爱孙妃,及宣德二年皇第一子生,乃诏诸阁臣立嗣,又以母以子贵,特询何以处中宫……后以宋仁宗废郭后为仙妃之故事,乃废元后胡氏而立贵妃孙氏。宣宗爱孙后,不近他人,故止二子。
皇第一子为太子,皇第二子乃贤妃所出,封成王,以未行冠礼而奉藩京师。”——《三垣笔记》
“英庙出塞征虏,诚欲为国为民剿除边患,非事廵游也,然虏未及征,已有土木之变……国朝六师,一朝沦丧,乃有天子北狩之厄。”——《三垣笔记》
……
光幕上的记载还有很多,可是祁元询已经不忍心读下去了。
不仅他不看,连亲儿子都不让看了。
再看下去,还不知道会给儿子造成多大的打击呢!
他看了看太子妃的神色,果然已经后悔得不行了。
提早培养感情,确实有可能按照他们的意愿让儿子对那个姑娘产生好感,可是这样的好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已经是很明显的了。
废后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件事的影响也绝对不像别人猜测的那么小。
傻儿子就为了这个青梅竹马的孙氏废了元配发妻,甚至连生孩子方面都不那么热衷了,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触碰到了皇家的底线了。
而且……
就算这次的光幕上提到的年号是“永乐”,大概率是另一个平行时空的既定发展路线,可是,生出了个带着六师出征都能生生将局面玩成“天子北狩”的宝贝蛋,这就让人抓狂了。
北狩,就是天子被北地胡虏俘虏去了的美化版称呼,这样的孙子,祁元询可要不起!
祁元询问了儿子对这位他还没有见过面的“孙氏”,或者其他任何有可能成为他心爱女子人选的对象的想法,并没有马上得到回复。
这也是正常的,虽然被光幕来了一发降维打击,可是宫中管得严,皇后和太子妃一向是严格杜绝宫女勾引皇子龙孙这样的丑事发生的,以至于在男女之情方面,皇长孙还保有着纯洁的幻想。
然后,在皇长孙思考的时候,光幕竟然闪现转换文字了。
一会儿,是这个本来庙号宣宗的倒霉娃儿,因为和真爱演绎的爱情佳话太让祁元询受不了,于是真的出现了“世上岂有六十年太子”的状况,太子待机时长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