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丞相那些年(88)
“咱们也算不打不相识。”戚二爷仰头喝了一口酒,便将酒坛放下,抽出腰间长剑,弹剑而歌,唱道:“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
一阵夜风吹过,吹得头顶树叶沙沙的响。斑驳的月色下他目若星辰,恍然让她看见另一个人的影子。她赶忙摇了摇头,强迫自己清醒,说道:“这高粱酒后劲儿还挺大。”
戚二爷看着她,说道:“依然,我有一句话想问你。”
“什么?”她眯眼看着他。
“你在这里,过得开心吗?”
她微微一笑,夜风吹得青丝飘举:“为什么这么问?”
戚二爷道:“我只是觉得,你不是那种甘愿被束缚的人。这个皇城是很大,但还不足以装下你的心。”
她低头,青丝散下:“二哥,世上再没有人比你更懂我。”
夜风中,她轻声一叹:“若是他能像你一样,该多好啊。”
她的眉间萦绕着一丝怅惘。戚二爷抬手握着她的肩,说道:“不开心就回来吧,天地这么大,总有你的容身之处。虞江水寨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莫依然清雅一笑,道:“二哥,谢谢你。不过眼下还不是时候。我已与人约定共谋江山,大业未成,我不能说走就走。”
“你自是有你的决定,”戚二爷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你什么时候想回来,都可以。”
莫依然偏过头,道:“我该回去了。”
她站起身来,抱拳拱手,犹似当年行走江湖时的摸样,说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就此别过。”
戚二爷亦起身,说道:“保重。”
莫依然转身上马,一路踏着月色向豫章城奔去。他站在隆起的丘陵上看着她,奔向那黑色的城池。
此时,豫章城内早已经翻了天。
静和杜月等到半夜都不见人回来,便派了人往平素和莫依然交好的几个大人府上打听消息。赵继那边说没见到人,沈大人那儿也没信儿,御史台文渊阁问了个遍,最后还是离得最远的将军府传来了消息,说是相爷下午和韩将军喝酒,天刚擦黑就走了。这一下可急坏了她们俩,杜月立刻将府内所有的仆役都散出去,沿街酒肆里找。
深夜里丞相府灯火通明人声喧闹,立刻就惊扰到了对面的摄政王府。王府里的管家来听了信儿,回去报了王爷,说丞相丢了。这一下王府也不安宁了,阖家府院都被散出去,摄政王连夜点了九门提督,命他调派人手全城巡查。
朝廷大员丢了,下面人个个不敢怠慢,可是不到万不得已也不好扰民。九门提督根据丞相大人的“爱好”将花街十六巷翻了个遍也没见人影,就在这个时候定国门官通报,说掌灯之后有两个人出城去了,其中一个拿着宫城令,像是丞相。
消息立刻就传回了相府。相府大堂,八盏明烛照得室内亮如白昼,淮安王一袭黑貂斗篷立在正厅,杜月同静和坐在一侧。
堂下差人报道:“九门提督已经派了三路人马沿途去追,料那贼人带着相爷也跑不远。大人请王爷和公主宽心。”
赵康道:“可看清了那人相貌?”
差人道:“只听说那人带着斗笠。”
斗笠?赵康眼前闪过一个影子。
静和心里没底,叫道:“大哥?”
赵康拍拍静和的手,道:“妹妹宽心,我亲自去定国门看看。”
杜月说道:“奴婢跟着王爷去吧。”
赵康点点头,道:“也好。”
杜月急急地批了件披风,随着赵康往外走。静和送他们到大门。院子里火把高烧,左右家丁仆役分列两侧等候差遣。远远地,小路上一个人飞奔而来,竟是跟赵康撞了个满怀。
那人一屁股跌在地上,抬头一看,当时脸就变了颜色,磕头说道:“老奴该死,老奴该死。”原来是门房老吴。
杜月喝道:“走路不长眼睛么?”
静和拉了拉她的袖子,问道:“什么事这么急?”
老吴叩头说道:“回夫人,相爷回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一人沿着小路走来。她一身素色锦缎常服,青丝垂坠,月光下犹如谪仙。莫依然一路走来,见家丁府院个个明火执仗,笑道:“这什么情况啊,这么热闹?”
她见赵康也立在院中,心头一沉,却是微笑道:“这,王爷怎么在这儿?”
静和上前一步,道:“你去哪儿了?”
这一问,莫依然便猜到这个阵仗定是因为她,笑道:“没事。见个朋友喝了点酒,耽误了时辰回家。”
“你去见谁了?豫章城里和你有点交情的我都差人去问了,都说没有啊。”静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