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15)
每年春节过后,家家户户都会请老师到家里来吃饭,算是本地敬师的礼节吧。龚老师来我家吃饭时,叔叔把我春节的趣事讲给他听,听得他直笑,摸着我的头,夸我孺子可教,以后会大有可为。
不知不觉我就上三年级了,期间我和方敏轮流拿第一名,方志诚大多是第三名,偶尔陈宇和陈佳蓉会拿第三名。我虽一直拿一二名,可却一直听到一种说法,女生比男生笨,女生数学不好,女生后劲不足,越到以后成绩越不如男生。数学老师陈老师就更喜欢方志诚和陈宇,可龚老师很喜欢我和方敏,他鼓励我们参加作文比赛,在他的教导下,我们班的同学大多都对写作感兴趣,我和方敏更是立志以后当一名作家。龚老师还在班上办了一个图书角,鼓励大家把书都放在图书角里,大家共享。说是共享图书,可其实农村娃家里都没有什么书,大多是龚老师从家里带来的书,龚老师很喜欢名著,经常给我们讲书里的故事。在同学中间,我和方敏是最对文学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投稿,龚老师给我们改稿,我们还一起取了笔名,方敏是冰清,我是玉洁,可惜稿件只是石沉大海,我们不免心里有些失落。
三年级上半学期,老旧的学校被定为危房,新修学校要时间,我们便搬到附近居民家的大堂里上课,我们三四年级便是搬到龚老师家里上课,我们便常常见到师娘,也便常常听见师娘埋怨龚老师,说他上课上完了不去干农活反而留在教室里和学生聊天,说他没钱还整天以知识分子自居,说他老花冤枉钱买中看不中用的书。龚老师显是习以为常,也不争辩。他经常给我们讲他年轻时在县城一中上学的故事,说一中旁边有个新华书店,放假时他便常常在新华书店里看书,他还鼓励我们要读大学,学习才是农村娃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
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大学,家里办喜酒,照例要请老师吃饭,可龚老师却不在家。听别人说龚老师出去打工了。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靠民办教师那点工资不够养家糊口。我便再也没有见过龚老师,可却时时,记起他的教诲。在我的读书生涯中,龚老师不是最有才华的老师,也不是对我最好的老师,可他却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因为他,我想要考一所好大学,因为他,我爱上了写作。他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想,这大概也是他教书生涯中得意的勋章吧,毕竟,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
林杉写罢,又通读了几遍,改了改稿子,这才把书稿发到了指定邮箱。她没有用真实名字,用了笔名一苇,因为她不愿让人知道自己贫穷的童年,这无关虚荣,却相关尊严。来华北理工小半年,身边人大多数家境都比林杉好,她从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家境,却不免因为家境而自卑,其实她也知道,很多人都知道她家境不好,有些人因此在经济上更为照顾她,比如周文娜和丁香,寝室聚餐时,她们都尽量选便宜的餐厅。有些人不免言行中多了些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他们或许本没有恶意,可林杉还是为之窘迫,像是光着身子被人看穿了般难受。最让林杉舒服的是方梅的态度,她根本不以为意,平时也不特意关照她,好似根本没把这事当回事,林杉也不知道她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方梅虽性格有些文人的清高,可林杉有些欣赏她,至少在这件事上,方梅足够尊重她。
作者有话要说:
真的没人么?快没更新的信心了。
第6章 期末考
冬天来了,冬天的朋友也来了---北京下了一场大雪。华北理工一扫原先荒凉的景象,整个校园穿上了银白色的新装。枯树枝上、荒草地上挂满了雪,林杉觉得它们虽并不像梨花,可景色圣洁不输梨花。林杉也穿上了新买的红棉衣,蹦蹦跳跳地在外面玩雪。她心情雀跃,觉得整个世界都明亮起来。这一半是因为雪,另一半是由于刚收到的短信。
“亲爱的一苇,恭喜你获得本次文学大赛的一等奖,请于周四晚上(12月3日)之前到志远楼301领取奖状和礼品。”
她很激动,这是她第一次投稿成功。上一次投稿还是小学三年级,自从那次稿件石沉大海后,她虽对写作充满热情,可课业繁重,她便再没投过稿。这次投稿,居然获了奖,她不免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多了份自信。
她高高兴兴地去指定地点领奖,领了校刊、奖状、200块钱的稿费,还有一本书,《未央歌》。她翻开校刊,先找到了自己的文章,认认真真地通读了一遍,便觉文笔不够优美流畅,可胜在感情真挚。大概人是很难对自己的文章满意的吧,大多数人都是审美大于才华,也不知这于己是幸还是不幸,幸在于还有提升空间,不幸在于才华有限,可有哪个作者愿意承认自己才华有限呢。她又开始看其他获奖的文章,有印象的是沈梦寻的文章,文笔华丽,引经据典,他写的是对高考制度的思考,林杉有印象的是他那句话,“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懂得权衡利弊,去适应规则,在高考中取得成绩的。那些所谓低分高能的高素质人才,其实某种程度上是不识时务,不能去适应现有的人才选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