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盲女的英雄之旅(965)
楚丽华有些入迷了。
没有平和,就会有攻击性:对内攻击,就常常感到懊恼、愧疚,在关系里就表现为讨好、牺牲;
如果不想面对自己的攻击性,就会把这部分投射到伴侣身上,对他抱怨、指责,或者隐蔽的攻击——疏离、冷漠。
没有平等心,就会评判、比较,经常陷入内心的不安、嫉妒、自卑、自疑中。
如果想掩饰这个部分,就会投射到伴侣身上,嫌弃自己的伴侣,缺乏尊重,甚至滥情。
亲密关系会像显微镜一样,把你压抑的、匮乏的、恐惧的、攀附的……
你用各种技巧在日常生活中隐藏的、不想面对的这些,它都会全面而精准地呈现出来。
因为这种一天24小时长时间的、零距离的相处,内心底层的东西必然会全面暴露在另一个人面前。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在世俗世界也许取得了些成就的人,最容易在亲密关系里体验到挫败感;
那些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才见一次面吃饭、喝酒、喝茶的朋友都认为你不错,但唯独你的伴侣(或孩子)总能一眼看穿你最隐秘的弱点。
他们总能轻易地说出一句话戳中你的痛处。亲密关系就是这样,让你无所遁形。
这确实让很多习惯了活在社会形象中的人万分惶恐,因为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确定,长年累月压在心底的东西,一旦被扒出来,会是什么恐怖的玩意儿,会不会把一切都给毁了?
所以,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觉得孤单、不被人理解、没有人懂得自己、疲惫不堪,渴望和一个人有联结、亲密,但真的可以亲密了,却又害怕得要死。
其实,很多人的亲密关系最后的疏离、失败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自己一手造成的吗?好像是吧,如果,没有小七,今天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心理学上说人生来就是要学会分离的。造成现在的原因,完全是因为自己还是没法“摆脱”母亲的控制。
细想,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分离的一生。
呱呱落地的那一瞬间前,一个初生婴儿已遭遇过了第一个无比痛苦的分离——离开了妈妈无比舒服的子宫,从狭窄的**里被挤到这个世界上,冰冷的风、嘈杂的声音,还有刚刚体验的痛苦,让他放声痛哭。
但婴儿一开始仍以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饿了,妈妈会给他吃的,冷了,妈妈会把他紧紧抱在怀里……
尽职的妈妈无比敏感,真正是感他所感想他所想,他需要什么,妈妈就在第一时间满足他什么。
但很快,婴儿意识到自己与妈妈是两个人,这个心理上的分离比分娩过程还要痛苦。
幼儿们发现,自己无法指挥这个世界,甚至也无法指挥妈妈,于是不断地哇哇大哭。
慢慢地,他们开始接受“妈妈是妈妈,我是我”的概念。但是,他们仍然无法接受妈妈会离开自己,去工作、去学习、去……这些事实。
与妈妈和其他重要亲人的每一次分离都是痛苦的,每一次都让幼儿们担心自己被抛弃。
接下来,他们不得不在没有妈妈和亲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闯世界了,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幼儿园小班开学时,第一次彻底离开家的孩子们总是哭成一片。哭是因为心疼,因为分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疼。
再接下来,还有小学、初中、高中……最后,孩子们彻底离开家。再以后,孩子们开始组建自己的家。再以后,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们要亲自教他们的孩子体验分离、学会分离。
无论分离有多疼,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想到这里,楚丽华给青云飞打了个电话。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
——“外面现在很不安全,我担心你。”
——“我以为,你不打算让我回去了,这么多天你也不理我。”
青云飞的语气满是幽怨。
——“我一直在家等你回来,我以为,你会自己回来的。”
楚丽华内心酸涩。
——“我以为,你会再天黑的时候给我打电话。以前你总是会在天黑的时候想我,现在,我在你心里越来越没地位了。”
第738章 不一样的春节
听到青云飞这么说,楚丽华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确实有点对不起青云飞这个丈夫。
——“对不起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之前是慌乱的。我害怕自己不能给小七完整的爱;我害怕,她的生命也会留有遗憾。
我的害怕,造就了我后来一心一意的去照顾小七,忽略了你。你离开的这段日子让我明白,我现在有多重身份,我不但是小七的妈妈,我还是你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