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盲女的英雄之旅(896)
——“你是?”
楚丽华挂了正要打出去的那个电话。
——“我是当地导游,确切的说是一条龙服务的。我们不光提供车辆接送服务景点和住宿都是一条龙的当地特色,你们是几个人,要不我们找个地方坐着好好聊聊?”
还有这种?
真是出来的少了,孤陋寡闻了。不过,这样也好,可以多了解一些。
楚丽华在心中腹诽自己。
——“那就上那边树底下吧。”
见楚丽华点头,那女子就指了指不远处的大树,树下面有好多人,看样子,应该是司机什么的,都在那里歇着吧。
等到仔细聊过才知道,人家那早就形成一条产业链了,甚至线路都给分了不同年纪和不同喜好的选择线路。
楚丽华觉得,可以直接选他们那老年人专线了,只是,这样就没她和青云飞什么事了。
只是价格一问却不是那么美丽
楚丽华单独问了包车的价格吃食和住宿的安排。
那和姓女子见楚丽华问的那么详细,以为他们肯定是意向强烈,所以都一一详细的给他们讲解了。
楚丽华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盘算,自己要怎么规划,才能又划算,同时自己和青云飞也有用武之地。
——“走我们家吧,保证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和姓女子说完还不忘再推销一下。
——“和姑娘,和珅该不会是你们家祖先吧?我打出生就听过一个姓和的,你是第二个。”
——“啊?这应该不可能吧。我可是土生土长的纳西族人,而和珅是满族人。
而且,丽江的本地人中人数最多的是纳西族人,而纳西族人的姓氏相对于汉族人来说比较简单,“木”姓和“和”姓占绝对的多数。可以说是古时候的两大姓了。
而这两大姓氏不是音译的,是完全的汉姓。于是,很多到丽江的游客就奇怪了,为什么作为少数民族的纳西族会有“汉姓”呢?
那是因为明代以前,纳西人是没有姓的,名字实行父子联名四个音字制。
明洪武十六年,纳西首领阿甲阿得归顺朱明王后,在朝觐时,朱元璋问他要个什么性,阿甲阿得直率的说要跟皇上一个姓,旁边的官员连忙的使眼色,他急忙改口说请皇上恩赐。
朱元璋没有计较:“你的心意我明白,从朱字中分出一个木,表明你是朱家骨干,木字上加人字就是朱,表明你是朱家人,就赐你木姓木姓吧”。
从此纳西族有了第一个汉姓木。阿甲阿得之后代子孙相传姓木,称木氏。
之后,木氏认为,木姓为皇帝所赐,只能为木氏贵族专用,对百姓木氏仿朱元璋另赐个“和”姓。
“和”表示木上添一撇,为戴上木家草帽,旁边加一口,为背上木家筐篮。
“和”即奴仆、劳者。所以纳西人有“官姓木,民姓和”之说。木氏归明以后,逐步接受汉文化,并有了汉字名讳。
自此,汉姓汉名在纳西族中扎根沿袭,乃至逐步取代了纳西族人特别是识汉文者的取名方式。这可以说是纳西族自明以来几乎“一边倒”地接受汉文化的外观标志。
明代,丽江的外来别姓人家,都得改姓和,对他们来说,“和”的含义略有不同:
“’木”上那一撇,表示给你木家的一块天,旁边那一“口”,表示木家给你一口饭吃,即欢迎外来人做木氏的老百姓。”
楚丽华没想到,她不过是随口一说,和姑娘居然真的就认认真真给出了详细的解释。看来真的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
于是,她也就不藏着掖着了,直接把自己的目的说清楚。并且也表明了,除了司机,他们不想要导游跟着。
但是那个线路规划什么的,要给她一份详细的。
但是价格要优惠一些。
——“我们本来是在北京做旅游的,这次出来,也是带第一批客户出来体验的。如果玩得好,我们可以长期合作。
但前提是,你们要让我看到你们的诚意。”
和姑娘表示她需要和家人商量一下,他们本就是一个家族的这样经营的。她只是负责招揽客人的。
楚丽华表示理解以后,她就给家里的负责人去打电话了。
本来楚丽华还打算听听她怎么和家里人说。结果,人家可能说的是纳西族的话,愣是一个字没听懂。
算了,听墙角不是君子所为,拉倒吧。
第686章 一代不如一代
在和姑娘打电话的过程中,楚丽华蹲下看了那名片。
和阿里阿依,名字真好听。
等她回来的时候,脚步是轻快的。
这事。十有八九是成了。
果然。
——“你们跟我一起去找阿爹,他会和你们详细的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