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盲女的英雄之旅(857)
现在有不少三十好几的年轻人,他们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爱好,不着急结婚,日子照样过得很快乐。
虽然他们常常以“单身狗”来自嘲,但其中的乐趣确实是只有单身才能体会的。
这样的人在我们国家有多少?最新的统计是,这样的单身男女人数接近2亿。这么多的人足以说明这样的群体现在早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其实,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单身独居现象已经成一种大趋势,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单身时代。
在美国,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选择独居,在曼哈顿,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独居。
在北欧,单身的比例更高,瑞典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独居比例高达60%。
在日本,20多岁的年轻人中,超过74%的人不在恋爱状态,40%的单身人士表示“根本不想找对象”,因为“谈恋爱很麻烦”,或者“更愿意花时间在自己的爱好上”。
这已经是一种社会趋势了。
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做出改变,让未来的社会和城市规划适应这种变化。
应该改变想法的是所谓的大龄青年周围的亲戚朋友,而不是他们。
本来,我们的社会就有各种各样的家庭组合方式,大概可以把家庭分为六种形式。
第一种最常见,就叫核心家庭吧。
就是以婚姻为基础,父母和未婚子女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
我们大部分人在离开家出去上学之前,都和父母住在一起,属于核心家庭。
第二种叫多代复合式家庭,就是指超过两代人居住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比如祖父祖母、父母和子女在一起生活的家庭。
第三种是就夫妻两人,但没有子女的家庭。
第四种是室友同居家庭,这里面包括男女朋友同居、同性恋同居等形式。
第五种是单身独居,就是我现在所说的趋势的现象。
第六种是老人之家或居住养老院的形式。
有这么多形式的生活方式,为何只有结婚才是正确的呢?
美国著名作家梭罗写过一本《瓦尔登湖》,名气很大,他在瓦尔登湖边搭建了小木屋,自给自足,不需要邻居来做伴,并抗拒交税,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遗世独立”。
他成了美国人的榜样,尤其是年轻人,更追求自我独立,不愿受到束缚。
这倒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中国现在也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了。不然哪里来的2亿单身人口。
而且,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现在女性地位提高了,她们不需要那么依赖男人了。甚至,有了男人,还会增加额外的烦恼。
随着女性受教育机会的增多和就业机会的平等,她们的经济力量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更加有权决定自己的家庭生活、性权益和生育选择权。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的女性不愿再成为丈夫和家庭的依附者,女权运动直接推动了晚婚晚育、成年过渡期的延长,分居和离婚率在增高。
中国虽然没有那么早,但是现在这个趋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今天,年轻人更乐于享受远离家庭监管的生活,享受“自主的时代”。
过去,人们大都认为,“婚姻是女性最糟糕的岁月里的一份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可能还好一点,但也是因为顺应了社会趋势。
现在呢,“女性最好的年华里,并不需要一个丈夫的角色,单身女性最大的烦恼,恰恰是——如何解决那些急着要娶她的男人的带来的麻烦!”
现在,大规模城市化,使得独居成为了可能。
城市的亚文化吸引了那些不墨守成规的人,城市丰富多彩的包容性,使得他们到哪里都能找到与自己类似的人。
一种围绕着酒吧、餐馆、健身房、民间组织、公寓式住宅和更加自由的性观念的生活方式,组成了一种独特的单身文化,他们的各种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各种持不同价值观的独居人士,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团队和归属。
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自在而又惬意的吗?
再者,就算要结婚,也没有谁规定一定要按照几岁之前必须完成这种规定呀。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不一样的。就好比美国总统***,七十多岁了,才竞选美国总统。在中国,这都已经是早该退休了的年纪了。
婷婷本来可以慢慢选择,但是如果催促太过的话,一着急,随便就结婚了。到时候,承担这一切的人,只会是她自己。”
也不知道是楚丽华突然说这么多话,还是她的理论太过惊骇世俗,反正,说了半天,那个最爱说道别人的三姨居然没有打断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