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更聪明一点。”沈瀚音回头看了看机场通道的方向,慢悠悠地把双手都插进了兜里:“因为我知道的比你多。”
——————————
《数字军工》编辑社,刘编辑用手掩住了一个哈欠,默默地打开了自己的电脑邮箱。
他们这些做编辑工作的,只要有个电脑就能开工,无论是家里还是在办公室,班都一样的加。
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工作量堆了上来,人心倒是散了,他这个老鸟免不得要多担一些工作,做个样给那些新来的小子瞧瞧。
只不过嘛……
想到马上就要放年假,刘编辑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一个快活的笑容。
今年他已经答应了家里的妻儿,为了奖励儿子这次期末考试的好成绩,过年带他们去Y省游玩。
这些年来,是他这个当爸爸的太忙,一时间没顾得上管儿子,现在有了空闲,再发一笔年终奖金,说什么都要尽一尽为人父、为人夫的义务啊。
一想到这里,刘编辑连查看自己邮箱的行为,都变得格外有力了。
杂志社一共有七八个收稿邮箱,每个编辑有私人邮箱,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公用邮箱。像是刘编辑现在登录的,就是收稿的公用邮箱之一。
看着邮箱里堆积成山的稿件,刘编辑难免在心里摇了摇头。
一般来说,在本刊上发表过稿件的作者,都会直接内投到他们私人邮箱里来。
会投公众邮箱的,一般不会是有过合作的朋友。
在这种条件之下,可想而知,公众邮箱里的稿件,远比私人邮箱里的要多。
上个月,本来应该是新来的小赵负责这个事。但现在一看稿件数目,刘编辑就能断言,小赵准是偷懒了。
唉,算了,还是让他来检查一番……
有不少稿件都是学生投递,多半是出自那几所工业大学,或者是军校警校。
每每遇到这种稿件,刘编辑就会习惯性地看一眼学生的落款和指导老师。
如果落款不是那几个著名的985工业大学,或者是几所特定的军校,那稿件内容一般也就没有什么价值。
更有甚者,狂到作者里甚至没有指导教师名字的,那就更不能要了。
这不是刘编辑的偏见。
在学生时代,学习就是学生的天职。大家对学生寄予厚望,但不强求他们在大学期间就能做出什么成就。
——因为一般来说,他们在学生时代也做不出什么成就= =
所以啊,这些论文要是有个有经验的教授带着还好,至少不会太过离谱。但如果没有教授把关,按照学生们的那个想象力,以及七扭八歪的基本功……
呵呵,那整篇论文基本上就飞了。
一边这么想着,刘教授一边熟练地把电脑里打开的稿件叉掉。
像是刚刚的那个稿子,就是出自北方某知名工业大学学生团队的一个狂想。
刘编辑这种老编辑,只要打眼一看,就能在里面挑出许多出不合乎情理、论文内又没有叙述清楚的地方。
在心里暗自摇头,心想年轻人有勇气是好的,刘编辑继续往下打开了邮件。
他习惯性地把滚条拉了一截,看了看这篇论文的作者来历。
咦,B大啊。
B大的论文,他们每个月也能收到那么几篇,一般都有几分可读性,尚可以匀出五六分钟时间看看。
刘编辑抬起眼睛,扫了一眼题目,立刻就笑出声来。
这是什么?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的内部构造研究?
这学生哪怕搞一个飞控组件修正,或者是水下弹道研究,也比这个开题要靠谱啊。
最起码那两个都是现有的东西,在现有的东西上进行改进,有想法的、基本功扎实的学生还是能够办到的。
可是再生药火炮……这个东西,别说华国了,就是A国,现在也没能研制出来呢。
一个学生,怎么大言不惭地写了这么一篇内容,而且居然不是关于某个部件。而是整体都给写出来了?
刘编辑暗自觉得真是胡闹,看了看滚条的长度,又觉得有点可惜。
这篇文章写得不短,有这个精力,作者干什么不好。
怀着惋惜的心情,刘编辑继续往下看去——罢了,就当是为了这个学生花费的工夫,他也多分给对方几分钟的时间。
何况,这个学生既然已经就整个药火炮的内部构造写了这么多,那或许其中真有某个部位是可用的。
到时候发个邮件回去,让他把其他累赘的内容都删掉,专攻一点加以阐述,这篇稿子好生修修,或许还能填充板面。
一边这么想着,刘编辑一边从引言往下读了下去。
别说,这个学生的逻辑和思路都还挺清晰,整个文章被分成几大板块,互相牵连,但内容却不累赘,读起来简直像是夏天撸串时喝了一杯冰啤酒一样,有种难得的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