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1444)
裴秀对荀勖的意见表示赞同:
“不错,而且诸葛诞还很有可能与吴国相勾结,引吴军进入魏境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在兵力的计算之上也必须要将这个因素考量进去比较妥当。”
司马昭听后点了点头,随即又将目光投射到了站在荀勖身旁的荀顗身上:
“景倩,你往昔和诸葛诞的关系最为密切,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
荀顗沉思片刻之后答道:
“公休是个做事十分严谨而又刻板的人,他不会贸然将谋反这个罪名扣在自己的头上,我想这件事背后一定有人给他撑腰才是,至少这个人能够让公休觉得自己起兵讨伐您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其实荀顗说到这里,他所指向诸葛诞的身后之人已经很清楚了,只差说出那个人的名字。
贾充也发觉到了这一点,于是便对司马昭小声说道:
“大将军,看来陛下是铁了心想要除掉您了,背地里搞了这么多的把戏……”
对于曹髦暗地里授予诸葛诞密诏之类的东西,让他起兵反抗自己,司马昭心里是非常清楚的,从贾充的口吻听起来,他已经有了想要除掉曹髦这个隐患的意思。
而觉察到贾充心思的人,可不只是司马昭一人,只不过钟会等人都保持沉默罢了。
唯独一人主动将话题挑明,他就是陈泰:
“如今还没有证据能够证明陛下和诸葛诞谋反之事有所牵扯,长史不要进行无端的揣测,眼下还是应当想想如何将诸葛诞此次叛乱的影响降到最低。”
看着陈泰那无比坚毅的眼神,司马昭仿佛借此看清了他的政治立场,转而笑道:
“玄伯兄长所言甚是……”
(十四):说亲征
公元257年(魏甘露二年)六月,司马昭向魏帝曹髦上疏,以诸葛诞拥兵叛乱、辜负朝廷为由,请求曹髦批准即刻调动大军兵发淮南。
曹髦根本就不能公开表示自己实际上是站在诸葛诞一边的立场,所以只能同意:
“此次有劳爱卿统兵南下了,朕在洛阳等待着你的凯旋之师。”
同样的话先前他也曾委托王经向诸葛诞传达,可无论哪一次他都不是完全真心的,曹髦内心深处真正希望的,是他们彼此之间打得两败俱伤。因为如果司马昭胜了,情势较之先前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反而会更加助长司马昭的气焰,巩固其权势。
但如果诸葛诞把司马昭给消灭了的话,那谁又能保证他不会是第二个司马昭呢?
可是还没有等曹髦在心中盘算太久,司马昭接下来的话吓得他差点没从龙塌之上摔下来。只见司马昭拱手对曹髦说道:
“昔日黥布叛逆,汉高祖亲征;隗嚣违抗,光武帝西伐;烈祖明皇帝多次御驾亲征,都是为了振奋士气,耀武扬威。陛下应暂时亲临军旅,使将士得以借助天威。”
听力没有问题的人都很清楚,司马昭是想要让曹髦御驾亲征。
这是在曹髦预料之外的,他脸色大变之余也不免有些慌张,但是他还是得强装镇定:
“淮南先前已有两次叛乱,令尊仲达公以及令兄子元公都曾经为朝廷出兵平叛,并且成功凯旋归来,如今爱卿继承了父兄的遗志,定能够再度为朕安定淮南、消除叛乱,朕不过是一个还未及冠的孩子罢了,恐怕于两军阵前并不能为爱卿做什么,还是……”
“陛下……”
还没有等曹髦把话说完,司马昭就出声打断了他:
“微臣方才已经说过,诸葛诞举兵近二十万,微臣此次虽然可以调动三郡之兵约五十万军力,在兵力上有优势,可是自古以来两军交战都有一条不变的定理,那就是伤敌一万自损八千,两军都是我大魏的将士,微臣不想因为一人的反叛而有损我大魏的军力,陛下御驾亲征必能鼓舞我讨逆大军的士气,又能使追随诸葛诞的将士们军心瓦解。同时也能够通过此次御驾亲征树立陛下的威信,故此……微臣恳请陛下三思……”
话音刚落,在场除去王经、王沈以及王业之外的所有臣子都躬身对司马昭的话予以附和:
“臣等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御驾亲征!”
或许是迫于在场形势的压力,王沈和王业也缓缓拱手一齐高呼,唯独王经满脸怒色,对百官们屈服于司马昭淫威的举动嗤之以鼻。站在原地的他一动也不动,显得相对比较扎眼。
在这种情况之下曹髦根本没有半点退路,他想不去都不行,只能以默认的方式认可了自己即将御驾亲征的事实……
不过就在曹髦以为一切至少到这里应该告一段落之际,司马昭的话却再度让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