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20)
“最好还是不要欠人情,”
“前段时间我到他店里看了看,店里生意不错,可能是缺人吧,门口写了招聘启事,让你去是工作,去了以后好好干就是了,也不算欠人情,”
“嗯,”
“他是招聘普通的员工,会比较辛苦,”
“我有这个心理准备,”
爷爷说的那家店名叫做“麦香”,店铺原木简约风的装修,如家般温馨而并不过分华丽,服务员身着麦黄色统一制服,黑色的帽子,与店铺风格融为一体,显得和谐不突兀。这里的操作间是透明的,算是店里的一个特色,没有足够的自信是不敢如此这般的,做面的操作台旁有一位精干的男人,看着不到四十岁的样子,揉面、切面的动作看着轻柔饱含力道。我进去以后,有几次抬头看师傅操作,他正好冲我微笑,我看了看周围,并没有其他人,应该就是对我微笑了,这样的职业习惯让人挺舒服的。
我并不想直接去找老板,而是想先做一名普通的顾客去感受下这里的氛围。我来到柜台,点了一份西红柿鸡蛋面(五元)一份凉菜拼盘(五元),然后找了一个角落坐下看着店里的一切。人不多,很安静,对于县城的餐馆来说,喧闹才是常态,这里未免显得太过冷清了。这是一个简单的面馆,最大的也就是个八人方桌,这样的氛围是不适合朋友聚餐的,适合要好的朋友吃顿便饭,不想回家做饭的家人吃顿家常饭。服务员走来微笑地跟我说:“面好了,请您慢用,”面很筋道,汤的味道适中,很有家的味道。
我是特地赶在中午的饭点去的,想看一看这里的生意如何,刚去的时候有些早,自然人少了一些,不一会儿就进入了高峰。我在心里默默地记了一下,十分钟时间大约出了二十碗面,中午吃饭高峰期差不多前前后后两个小时,掐头去尾,中午应该有两百碗面,当然还有各种小菜,酒水饮料,每个人消费平均二十,光中午的流水就有不少呢。关于店面成本:人工成本,店里一共五个人,一个收银每月三千,两人收拾卫生每人每月两千五,厨师每人每月六千;店面的租金:一年三万;水电费其他一些费用,一万元绰绰有余了。这么看的话,一年下来,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第十三章
“这家店的面很不错的,我上学的时候就经常来吃,”
这女孩儿的声音听起来非常熟悉,我往门口看了看,是晓雪。
她进门以后,正好看到我,我冲她挥手笑了笑,她对她的朋友说了句,“你们先找位置,我过去一下,”她的同事冲我笑了笑,便去找座位去了,
我站了起来迎她,“你怎么还没走呀,今年上班这么晚吗?”
“我不走了,留下来了,”
“留下来了,什么意思?”
“我打算在县城发展了,”
“啊?”她这一声疑问,我更觉得不好意思了,
“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回来了,”
“不,我不信,你肯定是有其他原因,”她顿了顿,接着说道:“无论什么原因,都挺好的,”
“挺好的?”
“怎么,县城不好吗,我不就留在县城吗?是不是觉得我不思进取没有大目标啊,”
“没有,我知道,你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只是当初没有选择,”
“都过去了,不说了,总而言之,欢迎回来,”
“嗯嗯,你去你同事那里吧,让他们一直等着也不太好,”
“嗯,回来以后还没有好好找你聊一聊呢,今天你忙吗,不忙的话,吃完饭,聊聊?”
“你不是有朋友吗,”
“他们下午有课,我下午没课,本来也打算出来逛一逛的,上次同学聚会你也没有参加,是不是不愿意与我们为伍了?”
“怎么会呢,一会儿等你,”
“嗯嗯,那我先过去了,等我哈,”
“好,”
晓雪过去以后,几个同事叽叽喳喳聊了起来,边聊边向我这边看过来,搞得我有些不好意思了,此时的晓雪,有些羞涩的低着头,不用说我也知道他们在八卦什么……这让人感觉有些不自在,我匆匆吃了饭便出了门,然后跟晓雪发了微信“学校门口等你,”
这几年的冬比小时候要短了很多,春天总是早早就来了,外边的风不再凛冽刺骨,多了分和煦和暖意。走在路上,往事一幕幕在脑海浮现:我和晓雪高中同班了三年,家里距离学校都比较远,她要更远一些,熟悉了以后,每天晚上放学,我们都会一起骑车回家,我总是多骑一段把她送回去以后再回家,这样一直持续了三年。高考以后,我和晓雪分数差不多,我们俩在操场上一起商量着报考哪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