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归(722)
“会。”皇上应声答道:“你对朕是不掺杂念的好,朕会一直信任你的。”
“皇上,您要相信我,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在哪里,心里都永远想着皇上。”曾婉侍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睡着了。
与此同时,在添禧宫中,徐贵妃哭得声音嘶哑,面目红肿。
丁内监托着一碗燕窝粥在旁边,殷勤地劝道:“娘娘,您快起来用一口吧!从昨日起就水米不打牙,就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啊!”
“你又仔细查过了吗?”徐贵妃哑着嗓子问。
“回娘娘的话,奴才里外都查了几遍了,没看到有什么可疑的痕迹,姑娘的确是自尽的。”丁内监说:“娘娘请节哀吧,这事儿不怪您。”
“说的轻松,我拿什么脸去见兄嫂啊?”徐贵妃说着眼泪又下来了:“他们可是将知惜托付给了我,可回去的却是一具尸首。我不过就说了她那么几句,她怎么就想不开了呢?”
“娘娘,徐姑娘多半是因为被逐出宫去才想不开的。您想呀,她一直都想嫁太子,被逐出宫去就等于失了资格。”丁内监在一旁婉转地解劝道:“十几岁的姑娘家把终身大事看得比天还大,在民间,因为爹娘不许她们嫁给心上人,投井投河的多了去了。”
可就算丁内监如此解劝,徐贵妃却依旧不能不伤心。
皇后这两天有些不舒服,请了太医来诊脉,太子过来探望,又提起了二皇子。
“母后不用忧心卯吉,我去祖母那里请安,祖母说了,明日她就同父皇说,叫过年的时候就把二弟放出来。”太子说道:“说起来当时也是因为父皇盛怒,所以处罚的严厉了些,气消了也知道他那顾前不顾后的性子,对下人拘管不严是真,可也绝不会怂恿他们去作恶。”
“若他有一半儿像你这般懂事,又怎么会一次次的触怒你父皇呢?”皇后叹息了一声说:“真是一母生百般,你们两个的性格天差地悬,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懂事,让我少操些心。”
“总是再过几年就好了,”太子倒并不担心:“想必经过这次事他会细心许多。”
“但愿吧,你明年就要大婚了,等到卿卿进了宫,你的饮食起居,有她照料我便又省心多了。”皇后说到这些,顿时觉得舒心了许多。
肖卿卿这个准太子妃,她一直都很满意。
太子又陪着皇后用了午膳,到底看着他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太子才放心的走了。
第554章 大办丧事
徐府一片白。
下人们都戴着孝,一片悲穆。
徐知惜的尸首被送回来时,徐家人全都傻了,谁都不肯信。
徐国老到底命人打开了棺盖,看准了是徐知惜。
此时徐家人才放声大哭,徐知惜的母亲卢氏当即就昏了过去,好容易救了过来,看了一眼棺材,又哭死过去。
徐国老则一定要个说法,他的孙女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在宫里,让徐家人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
后来还是徐贵妃的二哥把父亲劝住了,有徐贵妃在宫里,想要弄清真相并不难,若因一时赌气闯进宫里去,徐家便是有理也翻做没理了。
不到半天工夫,徐家大小姐在宫中自尽的事儿就已经传得尽人皆知了。
只不过人们单知道徐知惜在宫里自尽,至于为什么就不清楚了,毕竟宫里的事情不是随便乱传的。
不用皇上下令,谁都知道这事不能说,毕竟里头还夹着最受宠的曾丽妃。
因此说来说去也只是说徐贵妃训斥了徐知惜几句,徐知惜一时想不开便自尽了。
那两个被吓疯的丫鬟,最后也被徐家勒死做了陪葬。
就算她们两个不疯也活不了,因为徐家人必定会迁怒于她们两个没有看护好小姐。
“爹,知惜的丧事就从简了吧?”徐国老的二儿子徐敬越问道。
“从简?凭什么从简?!”徐国老虽然病在床上,却不改平时的强势:“是要告诉所有人我孙女的死见不得人吗?!”
“爹,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想着知惜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又是这样一个死法,还是快些下葬,免得大家伤心。”徐敬越连忙解释。
但还是被父亲啐了一脸。
徐国老气哄哄的说:“未出阁又怎么样?未出阁就不是咱们徐家的姑娘了?!我就这么一个孙女,从小最疼的就是她。这丧事不但要办,还要大办,我倒要看看众人都是一副什么嘴脸!”
孙家,孙茗茗正在他父母的房中吃点心。
孙老爷满面红光,看得出心情很是不错。
“女儿啊,爹没看错你。”孙老爷看着孙茗茗,满眼都是得意:“那陈总管也真是个说话算话的人,新添的这几桩生意油水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