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归(611)
谁想他的奏折还未拟完人却已经死了,皇帝每想起这件事来,心里就不痛快。
如今异事频生,且有人在宫中行巫蛊之术,太使令王钥故去,因此便把钦天监中较为出色的两位太史叫了来。
宫中乃至京城如今的气氛都极为紧张,这两个人自然也清楚,在这节骨眼儿上若是说错了话触怒龙颜,只怕官职不保。
可反过来看,若谁此时得了圣心,那么空悬的太史令之职便会落在谁的头上。
“元太史,你年长一些,你先说。”皇上见这两个人谁都不敢先开口,便只得点将:“只说一说你的看法就好,这件事如今并无头绪,虽然已经叫人查检后宫,但也没查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老臣斗胆,”元太史起身说道:“可否把从东宫发现的鹅头拿出来让我们看一看。”
皇帝示意,一边的小太监端出一只盒子来。
里头就成这两只鹅头,这样的天气早已经腐烂了,盒子掀开便发出一股恶臭。
尽管这已经用的是香樟木的盒子,可依旧不能完全掩盖臭味。
可不管多臭,这两个人都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嫌恶。
把官服的袖子小心地折卷起来,细致的查看。
“这鹅嘴里似乎衔着什么东西。”年轻些的洪太史说着用手掰开了其中一只鹅嘴,从里面掏出一个骨片,似乎刻有字迹。
“来人,将它冲洗干净。”皇上见了也很是惊奇,之前虽然也查看过,但并未如此仔细,谁想这鹅嘴里竟然还有文章。
“这是鹅嘴里居然也有东西。”元太史从另一只鹅嘴里发现了一柄小小的金剑。
皇帝见了,眉头皱的更深了。
不一会儿从鹅嘴里发现的骨片和金剑都被清洗干净放在托盘里呈了上来。
骨片上刻着生辰八字,皇帝连同两位太史一看就知道这是太子的生辰八字。
不过这也并不意外,做这件事的人本来就是在诅咒太子。
“做此事的人用意很明显,其中一个鹅头象征的是太子,口含刻着太子八字的骨片,另一只含的是金剑,自然是对太子不利。”元太史说道。
“太子住在东宫,五行属木,金克木,其人居心至险至恶。”洪太史也说道。
“这骨片上的字迹最常见不过,想用这个查只怕很难。”元太史摇头道。
“我倒是觉得应该先从鹅头上查一查,毕竟御膳房每日里宰杀的禽类都有记录。”洪太史道:“这鹅头没有烹煮过,还是生的。大概只经了庖牲之手,未到掌勺的那一关。”
皇上忍不住多看了这个洪太史几眼,觉得他年纪虽然轻些,但细心敏锐,还算得力。
“那依你看这巫蛊之术……”皇上问他:“可需襄解?”
“以臣之见巫蛊之术本为虚妄,不会伤及太子分毫。”洪太史答道:“但行此事之人其心可诛,可不能姑息。”
“如此你们先下去吧,记得细观天象有什么异动早早来报。”皇上说完疲惫地闭上了眼。
两位太史便悄悄退了下去。
“皇上您在这里坐了大半日,想也乏了,不如躺一躺吧。”曲清过来说道。
“去贵妃那里吧!”皇上站起身说道:“她那里离的近一些,况且我也好几日没见她了。”
曲清听了,连忙吩咐宫人摆驾添禧宫。
徐贵妃正在内殿纳凉,听闻皇帝到了,连忙起身相迎。
皇帝见了她,攒紧的眉头稍稍放松了些。
“皇帝这几日忧心国事,必定寝食不周,既到了臣妾这里,多少吃些东西,睡上一觉,”徐贵妃柔声对皇帝说:“臣妾这就吩咐他们去准备一桌清淡的御膳来。”
正说着四皇子跑了进来,见了皇帝请了安就钻进父皇怀里道:“父皇为什么这几天都不叫我们去请安了?”
皇帝抚着他的背说道:“父皇忙于国事,不想被打断而已。”
又问他:“你这些日子都做些什么?可以有用功读书?”
四皇子点头道:“太子前些日子还寻了好些书给我送过来,叫我认真的读呢。”
“太子的确是一个好兄长。”皇帝听了不免慨叹,又想起鹅头的事来。
“博儿下来,”徐贵妃示意四皇子不要坐在皇帝身上:“皇上好容易歇歇。”
“不妨事,叫他坐吧!再大些就不能了,”皇上宠爱地说:“上了十岁的男孩子一转眼就大了。”
四皇子坐在皇帝怀里,慢慢便觉得有些无聊,从袖子里掏出一样物事拿在手里把玩。
皇帝起初并不在意,待看清竟然是一只一寸来长的金剑,便愣住了,拿过来问道:“这东西是哪里来的?”
第四百六十八章 倾诉
皇上看到四皇子手里拿着一柄小金剑,虽然比在鹅头中发现的大了一点儿,但样式十分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