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画堂归(153)

作者:只今 阅读记录

说是给卫长安瞧病,其实就是代表皇后来安抚卫家的,对包氏等人而言,这自然是一桩荣耀了。

“你怎么不早说!”卫宗镛率先跳起来,精神抖擞,再不复之前的萎靡不振。

包氏也赶忙起身,随着卫宗镛出来,一起去迎接洪太医。

洪太医的年纪并不大,和卫宗镛差不多,和太医院里那些须发皓白的老太医比起来已经算的上是年轻有为的了。

生得长眉凤目,身姿挺拔,穿着太医的服色,后头跟着两个小太监。

“洪太医,失敬失敬!”卫宗镛哈着腰抢上前,一脸媚笑:“这些下人不知礼,居然这么晚才通报,真是该死!”

包氏在他身后温婉赔笑,态度也很谦卑。

洪太医也行了礼,说道:“皇后特地打发卑职前来给贵府的大少爷诊脉,还带了进贡的补品给大少爷。”

“哎哟!犬子一个无职后辈怎能受此大恩,真是折煞了他。”卫宗镛更加受宠若惊,姿态也就越发不堪:“罪臣有愧皇后的慈恩啊!”

“公爷太过谦了,”洪太医道:“皇后说了,当年先帝在时最信任老公爷,曾经叫画师写先帝与老公爷之相于桐荫下,以示同老之意。老公爷辅佐二朝,忠心耿耿,皇后念旧,自然常记挂府上。”

“皇后对我们实在恩义深重,”卫宗镛感激涕零的说:“等犬子伤愈,一定叫他进宫去谢恩。”

皇后派洪太医来说这番话,明摆着是叫卫宗镛夫妇放心。

老公爷卫逊在世时,的确极受倚重,带过兵伴过驾,军国大事多与裁断,还是先帝的托孤之臣。

皇后念旧恩,老公爷去世之后,对卫家多有照拂。

“卑职还要尽快回宫去复命,”洪太医见卫宗镛站在那里不动只好催促道:“烦请公爷带路,我好给大少爷诊脉。”

“请请请,”卫宗镛忙不迭地说:“大人请这边走。”

包氏悄悄吩咐丫鬟:“赶紧去大少爷房里备茶,拿我房里最好的龙焙茶。另叫人封一百两银子的诊金,用糕饼盒子装好。”

丫鬟不敢怠慢,忙忙的去了。

这里卫宗镛和包氏陪着洪太医来到卫长安的院子,一番客套后,洪太医给卫长安诊了诊脉。

知道他不过是皮肉外伤,没什么大碍,就安抚了几句,又把皇后交给的补品留下。

卫长安磕头谢了恩,一瘸一拐地把洪太医送出来。

卫宗镛夫妇百般挽留,洪太医也只是谦逊了几句,并没多坐,说还要回宫去复旨。

二人又把点心盒子交给随行的小太监,只说是自己府上做的糕点,一点微薄礼物,不成敬意。

洪太医见他们夫妇实在热情,不好过度推辞,就收下了。

送走了洪太医,卫宗镛长舒口气说:“有皇后关照,长安的事大可不必犯愁了。”

包氏也笑了一下,但神情并不像卫宗镛那样轻松。

皇后此举大约只是为了替皇上安抚臣下,毕竟卫宗镛此番被申饬罚俸,大大地伤了面子。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不大办(加更一章,感谢诸位小可爱)

八月初,清晨起来已经有了凉意,沁脾的晨风里携着木樨的清香,拂过面颊如丝滑的羽缎。

卫宜宁穿着一身素面薄绸的衣裙,跟在她身后的春娇捧着一个包袱,里头装的是她给朱太夫人做好的衣裳。

一转眼她进智勇公府已经三个多月了,时间虽然不长,但府里的变化却很大。

新来的仆人丫鬟见了她比之前那些恭敬了许多,老远的就站住了问安。

“这些新来的倒是挺懂规矩,”春娇抿嘴一笑悄悄地说:“先前那些婆子丫头眼睛都长到头顶上去了,见了都装看不见。”

卫宜宁脚步不停,她并不在意别人对她态度如何,恭敬也好怠慢也罢,于她而言并无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她本意也不是在这府里做什么主子。

到了朱太夫人这边,恰好包氏也在。

原来是卫玉珰派人送的寿礼到了,包氏亲自送过来给朱太夫人过目。

最显眼的是一架十二扇麻姑献寿的紫檀泥金大屏风,此外还有很多南边的特产。

卫玉珰一家在南边,这些东西按时运到京,光路费就花费不赀。

卫宜宁给朱太夫人和包氏都请了安,春娇本要把衣服呈上去,卫宜宁用眼神止住她,她只好先站在一边。

看过了卫玉珰送来的寿礼,包氏吩咐道:“把这些东西都好生的抬下去,这架屏风老太太过寿那天是要摆的,不许有一点儿磕碰。”

等下人们都下去了,朱太夫人向包氏开口道:“我正要跟你说,今年我的生日就不必大办了,只自家人在一起聚一聚就好,外人一概不请。”

上一篇:醉时寒眸澈 下一篇:嫁娇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