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99)
“这也许是从未有人见过的疾病,又正好出现了‘招魂’的流言……那些人都是突然得了病、然后突然死了的,这样的话,家人不是会很害怕吗?而说这些人死了,都是被……招了魂,其实也就等于……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而死、为什么不得不死。而如果别人都说看到黑气侵入,或者妖怪作祟,而自己家有人死于同样的……明明死状相同,自己却没看到的话,不就又变成不知道为什么会死了吗?只有自己家不一样,所以会更害怕、更不安吧?”
桓远一脸苦恼的表情,“……听你这么说,好像挺有道理的……可是‘招魂’本身就不清不楚的,能说是知道怎么回事了吗?不能吧?”
“刚才的大哥都解释给我们听了,至少对邺城、对赵地的老百姓来说,只要说是因为‘招魂’死的,就等于知道了死因,既然知道了死因,就又知道了怎么才能不死于同样的原因。”
“所以就算什么也没看到,也会假装自己看到了么?”
“不仅是假装而已,其实是希望自己真的看到了,或者真以为自己看到了吧。
“至于桓兄说没听过这样的事……这样的事其实早就发生过了,而且不止一次。桓兄,这世上,流言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虽说是流言,老百姓……我们都会信的。现在因为这事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才觉得奇怪。‘旁观者清’……说得就是我们现在这样的情况吧。”
“七郎,你怎么知道早就发生过?”
陶七并不想回答,但是桓远好像无法接受,一直追问个不停,只好答道:
“我看到过的,在书里。”
“书?什么书会讲这种事情?”
“……师父的藏书里有。”
“你师父?谢先生那一屋子的书里……还有这样的?谁会写这种书啊,都是编的吧?”
“……桓兄,总有人会关心这些事,即使绝大多数人或者身处其中并不能看清,或者根本觉得无所谓,但总有人在意,所以记录下来。那些书不是编的,都是前辈们严谨的著作。”
“前辈们?”
“……本派的前辈。师父的师父,还要更老的、更早的前人们。桓兄,我们这一派已经传了很久了,远比本朝要久远得多。
“因为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生死又是……最为重大的事,若是家里人突然死了,总想要个答案吧,至少知道为什么也好啊。可是这答案不总是能得到的,若说是编的,那么并不是记录下这些故事的人编的,而是老百姓自己编的吧。毕竟只要有了答案……才能心安。”
“我不知道你们……你和觋罗还看这种书。”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也看过。”
“我还是觉得很奇怪,听起来好像有人在故意利用人的这种……弱点一样。”
陶七仍然望着前面。
“我想,其实这流言已经超过招魂之人……放出这流言的人预料了。也许一开始只是想针对石氏宗室,可后来流言在民间不断被添油加醋,已经面目全非了。”
“超出预料?那这一次,招魂的人岂不是要失败?”
陶七摇摇头。
“虽说是超出了预料,但完全是沿着铺好的道往前更进一步。不止一步,还走了好几步。也许会更顺利,也许不必要上一次那么久……
“也许这一次时机更快降临了。”
淹灭的……时机。
前面传来一阵骚乱,陶七看见一群姑娘围住了一个骑马的人。
“桓兄,前面有些拥挤,我们走这边。”陶七说着一拉缰绳,往旁边的街上拐过去。本来也是闲逛,没有一定要走刚才那条街的道理。桓远什么也没问,只是一边喝酒一边跟了过来。
这条街上清静多了。师父的在建康的宅子地处城郊僻静之处,陶七在那里长大,习惯了清静,刚才的喧闹让他有些头疼。
桓远的酒喝完了,顺手把酒壶扔到一边,碎裂的声音引来不多的行人侧目,但桓远毫不在意。
“七郎,你刚才说那招魂的人会更顺利?你知道那人要做什么吗?”
“桓兄,我不知道那人要做什么,但是……罗网已经布下。我们来晚了。”
“罗网?”
“招魂是假的。本来没有招魂之事。”
“没有……招魂吗?”
“我这话也不对。应该说,‘招魂’本来的含义并不是流言说的那样。桓兄,你记得我们……你跟着桓将军北上那一年的春禊,觋罗唱的那首歌么?”
“那一年?”桓远想了一会儿,瞪大了眼睛,“《招魂》,没错吧?”
招魂。
“招魂,是招人魂魄,说得准确一点,是把将死之人的魂魄招回来让人免于一死。但这流言说的,是要借夺走人的魂魄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