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68)
好多人。死了好多人。一路上尽是死相凄惨的百姓和死于误解的官差。
前面的人打得很凶。奉命镇压的军队已经先他一步赶到了,而与这许多人战得正酣的只有一个人。
符绪停在不远处看了一会儿。那不是一般老百姓,那在战场上也是以一敌十的战士。那人的剑已经钝了,但动作依旧沉稳矫健。
“够了”。他朝那些人喊了一声,然后骑马冲了过去,从围在外围的士兵腰间顺手拔出剑,闯进包围圈中。
他挑开士兵的剑,又迎下抵抗者的一击。双方都被这闯入者惊呆了。
“够了。”
他又道。
“认得我吗?”他问那些士兵。
有人认得,赶紧低头叫“殿下”。
“不是叛乱。有谁搞错了,把这假话传得满城都是。你们该住手了。”
“可殿下,这是陛下的圣旨——”
“你们打不过的,”他指了指站在他的马旁边的人,“我是为了你们好,不然你们今天都要死在这里。”
“可是这人——”
“本来是来抓人的吧?”符绪对混在士兵当中的官差道,“名单呢?有这个人的名字吗?”
领头的官差赶紧掏出一卷竹简来看。
“你叫什么?”符绪问旁边的人。
“陶七。”
对方答道,声音里透出强忍的怒火。
“有吗?”符绪又问官差。
官差用手指着看了好几遍,迟疑了半天才小声道:“没有。”
“那就是你们的错了,人家只是不得已防卫。”符绪嫌恶地对官差道,又转向那些士兵:“你们也听见了,这不是陛下找的人,去找你们将军汇合吧。若问起来,就照实说。”
“陛下——”
“陛下那边我自会应付。或者你们想现在就死在这里?这样也好,省去我许多麻烦。”
没有人应声。
“明白了,就散了吧。”
围住他的人马都掉头,各自找上头的人去了。
符绪不耐烦地冷哼一声,把手里的剑丢开,跳下了马。刚才站在旁边的人已走到一边,甩掉剑上的未干的血,然后掀起衣角把残留的血迹擦干净。符绪一直在旁边看着,直到对方把剑擦干净、收入鞘中,才终于又开口。
“陶先生,刚才多有冒犯了。”
叫作陶七的汉人青年理了理沾满血迹的衣衫,才又转过来,对着自己躬身行了一礼。
“小人多谢殿下救命之恩。”
这青年违了礼数。可符绪并不在乎这些,只觉得这青年有些眼熟。
“我救的是刚才那些人的命。”
“殿下今日不该来这里。”
符绪眯起眼,“为何?”
“为了殿下和阁中那位小姐的安危。”
青年望着他道。
那位小姐?
这青年……在说觋罗吗?
他想起来了。这是那一日在桥头拦住他坐骑的人。
“你怎么知道?”
“长安百姓都知道。殿下已经不被信任了。”
“那又如何?”
“殿下就算不为自己,也不为那位小姐考虑一下么?”
这青年真的知道什么吗?
“我自然会护住她,不劳陶先生费心。”
青年只是笑了笑。
“陶先生最好也小心些。刚才的人,那穿官服的,也许会找你寻仇。长安的大牢可不是什么舒适的地方。”
青年没有应声,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符绪从宫里出来,已是好几天后。
哥哥囚禁了他,因他阻碍平叛。
——这也是为了弟弟好。
——可是陛下,根本就没有叛乱。
——就算一开始不是,后来的算什么?
——长安百姓只是太害怕了。官府毫无根据地到处抓人,就因为陛下说要找到招魂的——
——招魂?
哥哥冷笑。
——没错。等把有嫌疑的人都抓住,这流言自然就没有了。
——陛下要杀了所有的人吗?汉人,匈奴人,鲜卑人,还有氐人?
已经适得其反了。
——陛下,放手吧。不必理会这流言,时间一长,自然会消失的。
——那些死了的宗亲,你要我怎么向他们的家人交代?
——陛下不是不相信流言么?陛下要找的是凶手,不是散播流言的人。
不是招魂的人。根本没有什么招魂。
——陛下,请停手吧。
哥哥放他走了,在长安城终于安静下来之后。
——以后不用来了。我不找你,你就不用来。
这样更好。
他没有回自己府上,径直从宫里去了桥那头。
那里也没能幸免。
官兵撤走了,街上到处是血迹,烧了、塌了的楼阁都不少,没死的人正在安置死了的人。
不能放着不管啊。
别院的大门紧闭。符绪跳下马,走过去敲了敲门。